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住房公积金提取的条件以及需要准备的材料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1-13 19:56

为进一步完善住宅公积金处理,标准提取事务,健全危险防备机制,保护缴存人的合法权益,现根据国务院《住宅公积金处理法令》、国家、省及相关方针规则,以及市住宅公积金处理委员会同意的方针,特制定本操作标准。
一、提取基本条件
员工有下列景象之一的,能够提取住宅公积金:
(一)购买产品自住住宅;
(二)缔造、翻建、大修自住住宅;
(三)拆迁安顿住宅;
(四)归还自住住宅告贷本息;
(五)离休、退休;
(六)出境久居或调离六安辖区;
(七)员工与单位停止劳作联系满一年且未再工作;
(八)员工在职期间逝世或被宣告逝世;
(九)本市无住宅租借自住住宅的(含廉租房、公租房及产品住宅);
(十)员工自己或家庭成员(爱人、子女、爸爸妈妈)患严重疾病 (九种严重疾病指:缓慢肾衰竭、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缓慢重型肝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颅内肿瘤开颅去除手术、严重器官移植手术、主动脉手术)形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
二、提取时必备的材料和提取额度
提取必备材料:
1、提取个人住宅公积金需持二代身份证原件,如持暂时身份证需自己持户口簿原件来处理;
2、提取自己账户余额缺乏需提取爱人、共有人、一起还款人或一起生活家庭成员住宅公积金的,需供给结婚证、被提取人身份证、户口簿原件;
3、提取个人住宅公积金需自己或爱人(需供给结婚证)处理,若特殊状况,可托付本单位住宅公积金经办人处理,除供给被提取人的有用身份证原件外,还须供给代理人的有用身份证件原件以及被提取人签名的授权托付书(需有被提取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根据以上提取基本条件承认的规模,现将各类提取所需材料及提取额度清晰如下:
(一)购买产品自住住宅
1、购买新建产品住宅需供给:购房合同、首付款购房发票(购房收据需另附POS单或现金进账单)原件及客户购房合同的存案号;或自住住宅《房地产权证》处理后提取,需供给:所购住宅《房地产权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完税证》、购房合同原件。
提取额度:提取金额到购房合同签署日期或《房地产权证》处理日期当月之前(含当月)个人住宅公积金账户余额;员工自己和爱人的提取额兼并核算,初次提取和供给《房地产权证》提取,算计提取金额不超越房款总额;公积金告贷的,提取金额加告贷金额算计不得超越房款总额。
2、购买二手自住宅需供给:已过户的《房地产权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完税证》、二手房买卖合同原件。
提取额度:提取金额到《房地产权证》处理日期当月之前(含当月)个人住宅公积金账户余额;员工自己和爱人的提取额兼并核算,算计提取金额不超越房款总额;公积金告贷的,提取金额加告贷金额算计不得超越房款总额。
3、购买产品自住住宅提取一起生活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子女)住宅公积金,仅限于六安辖区规模内购买自住住宅,除供给以上1或2项材料外另需供给户口簿原件。
提取额度:员工自己和爱人、爸爸妈妈、子女的提取额兼并核算,算计提取金额不超越房款总额;公积金告贷的,提取金额加公积金告贷金额算计不得超越房款总额。
4、购买六安辖区以外的产品自住住宅需供给:《房地产权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完税证》、购房合同原件,待与购房地核实后处理提取。
提取额度:提取金额到购房合同签署日期或《房地产权证》处理日期当月之前(含当月)个人住宅公积金账户余额;员工自己和爱人的提取额兼并核算,算计提取金额不超越房款总额。
(二)缔造、翻建、大修自住住宅
1、员工缔造自住住宅:应由疆土部分出具的《土地运用权证》原件,缔造规划处理部分出具的《缔造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原件,《修建概预算表》,及公积金处理部分现场查勘的印象材料。
2、员工翻建、大修自住住宅:原《房地产权证》、疆土部分出具的《土地运用权证》、缔造规划处理部分出具的相关同意文件原件,《修建概预算表》,及公积金处理部分现场查勘的印象材料。
提取额度:到工程相关收据日期的员工个人住宅公积金账户存储余额,自己、爱人算计提取总额不得超越实践缔造、翻建、大修发作的费用开销。
(三)拆迁安顿自住宅
1、拆迁户挑选购房券的,需供给:《购房券》、《房子产权确权证明书》原件;《购房券》购房后,需供给:《购房券结算单》、购房合同、首付款购房发票(购房收据需另附POS单)原件及客户购房合同的存案号。
提取额度:可提取自己及爱人住宅公积金,提取金额为当时公积金账户余额,凭《购房券》购房后可再次提取自己及爱人住宅公积金,两次算计提取额不超越购买房子总价。
2、拆迁户挑选拆迁安顿的,需供给:《房子拆迁补偿安顿协议书》、《房子产权确权证明书》、《交房结算单》原件。
提取额度:可提取自己及爱人住宅公积金,提取额为《房子拆迁补偿安顿协议书》、《房子产权确权证明书》或《交房结算单》签发日期员工个人住宅公积金账户存储余额。
3、拆迁户挑选现金补偿的,不得以拆迁事由提取住宅公积金。
4、县区拆迁材料承认可按当地政府规则履行,并报中心存案。
(四)归还自住宅告贷本息
1、归还公积金告贷本息所需材料:
住宅公积金告贷满12个月,提取自己住宅公积金需带着身份证原件;提取爱人住宅公积金,需供给爱人身份证、结婚证原件(《结婚证》挂号日期满一年);提取一起还款人住宅公积金的,需自己持身份证原件处理。
2、归还商业银行住宅告贷本息所需材料:
(1)、住宅按揭告贷合同(满一年)原件;
(2)、个人还款存折原件(存折打印至当时月份)或近期六个月告贷卡流水信息,并加盖银行事务章;
(3)、提取自己账户余额缺乏提取爱人住宅公积金,需供给爱人身份证、结婚证原件(《结婚证》挂号日期满一年);提取一起还款人住宅公积金的,需自己持身份证原件处理(一起还款人的承认一概以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陈述为根据)。
提取额度:提取人按月足额接连缴存公积金,且告贷期内无逾期现象,初次提取住宅公积金还贷应在归还住宅告贷12个月后请求提取,今后每次请求提取应距离12个月以上,提取额不得超越当期正常还贷本息。
商业银行住宅告贷和住宅公积金告贷,当期还贷本息可兼并核算,员工提取的住宅公积金应优先用于归还住宅公积金告贷本息。
3、部分还款或提早结清住宅告贷所需材料:
(1)、公积金告贷提早结清或部分提早还款的需由公积金告贷部分供给告贷提早还款通知单。
提取额度:提取至告贷提早还款日期前的个人账户存储余额,自己、爱人及一起还款人算计提取金额不得超出告贷余额。
(2)、商业银行住宅告贷提早结清的除供给上述第2项材料外另需供给银行出具的提早结清证明、还款凭据;部分提早还款除供给上述第2项材料外另需供给银行还款凭据。
提取额度:提取至告贷提早还款日期前的个人账户存储余额,自己、爱人及一起还款人算计提取金额不得超出已还款金额。
(五)离休、退休
所需材料:离(退)休证或离(退)休批阅文件(表) 原件。
提取额度:员工住宅公积金个人账户的本息余额。
(六)出境久居或调离六安辖区以外
1、员工出境久居的,需供给:签证和户口刊出证明。
2、员工调离六安辖区以外的,需供给:调集文件原件或调入地住宅公积金处理中心出具的公积金缴存流水信息(正常缴存3个月以上)。
提取额度:员工住宅公积金个人账户的本息余额。
(七)员工与单位停止劳作联系满一年且未再工作
1、本地员工赋闲或与单位停止劳作联系满一年且未再工作的,需供给:人社部分签发的赋闲证或停止劳作联系文件原件。
2、外地在本市务工人员与单位免除劳作合同(无需满一年),需供给:
(1)人社部分签发的赋闲证或停止劳作联系文件原件;
(2)自己异地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原件。
提取额度:员工住宅公积金个人账户的本息余额。
(八)员工在职期间逝世或被宣告逝世
所需材料:
1、逝世员工所在单位的证明(含员工名字、身份证号码、代理人名字、代理人身份证号码等内容);
2、逝世员工公积金提取由所在单位住宅公积金经办人处理,供给经办人的身份证原件;
3、逝世员工的身份证原件。
提取额度:逝世员工住宅公积金个人账户的本息余额。
(九)本市无住宅租借自住住宅的(含廉租房、公租房及产品住宅)
1、租住产品自住住宅提取所需材料
(1)、不动产挂号部分出具夫妻两边无房证明;
(2)、租房协议;
(3)、结婚证或独身声明。
提取额度:租金每年提取一次,两次提取之间距离12个月,提取金额为本年度租住自住宅租金,每年提取额最高不超越1万元。
2、租住廉租房、公租房提取所需材料
(1)、廉租房或公租房《租借合同》、租金税务发票原件;
(2)、结婚证或独身声明。
提取额度:租金每年提取一次,两次提取之间距离12个月,每次提取额为本年度租房租金,金额以租金发票为准。
(十)员工自己或家庭成员(爱人、子女、爸爸妈妈)患严重疾病所需材料
1、县(市)级以上医院开具的确诊证明书(出院小结);
2、住院病人费用清单、医疗费发票;
3、单位出具并加盖公章的家庭困难状况说明书;
4、家庭成员(爱人、子女、爸爸妈妈)患严重疾病需供给户口簿原件。
提取额度:自己或家庭成员(爱人、子女、爸爸妈妈)提取的公积金算计不得超越医院住院期间的医治费用。
三、监督处理
加大对“套取”、“骗得”住宅公积金的法令力度。对供给虚伪材料“套取”、“骗得”的,或使用同一房子屡次买卖骗提套取住宅公积金的,一经发现,首先要追回“套取”、“骗得”的住宅公积金;其非必须通签到其所在单位,并催促其所在单位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法令》相关规则予以处理。且在五年内停办自己及其爱人住宅公积金告贷和提取事务。对触及法令的,将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子中介公司等第三方为住宅公积金提取请求人供给虚伪材料,骗提套取住宅公积金,以及供给同一房子或价值较低的房子在一年之内屡次买卖,为缴存人骗提套取公积金供给策划和协助的,一经发现,一概撤销处理住宅公积金事务相关资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