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实务》-----主讲:王林清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8-23 23:52
榜首部分 概念与学说
一、劳作者的恳求权
1、工伤保险待遇恳求权
2、民事侵权危害恳求权。
二、各国在工伤保险补偿准则的形式。
1、替代救助形式,即只享用工伤保险待遇。德国
2、挑选救助形式。即可挑选第三者补偿,也可挑选工伤保险待遇,二者择一。国际立法根本没有选用的。
3、两层救助形式。一起能够获得第三者补偿和工伤保险待遇。英国,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端约束。
4、弥补救助形式。即可挑选第三者补偿,也可挑选工伤保险待遇。但挑选的救助缺乏以补偿时,可就缺乏部分挑选另一种救助形式。日本、智利、北欧的一些国家
& o o*第二部分 劳作争议案子触及工伤的处理问题。
一、因用人单位的成心或重大差错导致劳作者工伤的,应当怎样处理?
规则含糊、乃至对立。
以为:1、用人单位不能革除民事职责。理由:一、假如严厉实行人伤解说第12条,用人单位免责,则或许发作用人单位令劳作者冒险作业,不管其生命的结果;二、工伤保险补偿的规范与人身危害补偿的规范不共同;三、不管劳作者是何原因致工伤,均会获得必定数额的补偿,但人的生命健康是无价的,不是以金钱能衡量的。侵权人承当职责,与其说是对受害人的补偿,不如说是对侵权人的赏罚;四、立法已规则在一些状况下,劳作者除依法享用工伤保险待遇外,还可向用人单位追偿,如《安全出产法》第48条、《职业病防治法》第59条。(人伤解说颁布施行在03年,第12条与02年的职业病防治法不共同,法官应当裁量);五、民事侵权补偿的广度、规模不断加深,维护力度逐年加大,而工伤补偿相对固定;六、从工伤保险设置的初衷看,是为保证因作业遭受危害能提早得到救助,涣散用人单位的危险,而非承当用人单位的一切危险。
2、成心或重大差错怎样区别。没有方法也没有必要区别
二、用人单位一般差错或许没有差错状况下劳作者工伤的,应当怎样处理?
以为,用人单位应当免责,理由是用人单位现已为劳作者交纳了劳作保险费用,使其有了救助途径。不然假如缴费和不缴费均需求承当职责,那么会导致结果是,没有用人单位再为劳作者交纳保险费用。0 ~9 b- s0 ^" U. k3 m0 F
三、第三人侵权与工伤危害补偿竞合的处理?
劳作者享有两个恳求权,一是根据社会保险恳求权,二是民事危害补偿的恳求权。全国各地法院的做法不同。
观念:应从两方面评论,一方面是第三人的民事职责问题,第三人由于自己施行的侵权行为而发作职责,不能由于用人单位垫支或工伤保险补偿而减免。劳作者或工伤保险基金、用人单位可追偿。另一方面,社会保险法第42条,由于第三人的原因形成工伤,第三人不付上班伤医疗费用或许无法供认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付出。工伤保险基金先行付出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工伤保险基金仅在医疗费用规模内享有追偿权,受害人存在对其他费用中获得双赔的或许。
许多高院的民一庭会议纪要(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等),以为医疗费、丧葬费、残疾用具费用、交通费等实践有单据证明发作的数额后,这些归于一次性费用,均只能建议一次。
王法官以为,除医疗费外,均可双赔,由于劳作者自身有两个恳求权,两个恳求权不一样,即便有些费用堆叠,也可要求双赔。
王法官泄漏,最高院行政庭或许会起草司法解说对此做出规则。
四、第三人侵权导致工伤的,可否在同一个诉讼程序中把工伤与侵权危害一起处理?
1、个人观念,能够。理由是:榜首,民诉法并未规则同一民事诉讼中只能处理一个法令联系;第二,按照美国的民诉法理论,因一个实践行为发作若干民事法令联系结果的,发作的争议有必要在一个诉讼中一起处理;第三,一个诉讼中一起处理两个以上法令联系,节约司法资源;第四,节约司法资源、减轻当事人诉累。
2、实践中的问题,案由怎样定?个人观念,定哪个都行,不要把案由看的太重。
五、工伤承认中实践劳作联系的供认应由工伤承认组织行使仍是劳作判决部分处理?
1、工伤保险条例第18条,工伤承认组织有权作出供认。因承认工伤首要必定要对是否存在劳作联系进行承认。
2、劳作判决部分有权受理劳作者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作联系的争议,根据是《劳作争议调停判决法》第二条榜首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作者发作的下列劳作争议,适用本法:(一)因供认劳作联系发作的争议;”1 P$ `. c( h2 E5 ]1 o% n$ W( K
#六、当事人失去工伤承认的时机,法院能否在民事诉讼中对员工是否构成工伤直接承认,要求用人单位付上班伤待遇?
应当分状况评论,1、用人单位不认可劳作者是工伤的,比方说是劳作者自己成心或其他原因形成的,人民法院无权对是否构成工伤做出司法供认。理由是,能够承认劳作者是否是工伤的,是由法规授权工伤承认组织行使,司法权不宜僭越行政权,一旦司法权僭越行政权,会发作紊乱。2、用人单位认可劳作者是工伤,且之前已为劳作者交纳了工伤保险费用的,人民法院也无权对是否是工伤做出承认,理由是,或许发作用人单位与劳作者勾结,骗得工伤保险金的状况。3、用人单位认可劳作者是工伤,但之前未交纳工伤保险费用,人民法院能够承认。理由是,这种状况下,用人单位是终究的职责集体,其自己认可,法院能够承认构成工伤,判令用人单位按工伤规范判定。
" Q! K6 }; E/ M' L/ p3 x: I# R; v
七、劳作合同被供认无效,发作工伤事故的补偿职责。
应当分状况评论,1、劳作合同无效,树立的劳作联系无效的,补偿职责应按国务院《不合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补偿方法》处理。2、劳作合同无效,但劳作联系依然有用,按2011年1月1日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处理。
八、劳作者工伤后不再上班,用人单位既未给付其薪酬也未送达免除其劳作联系的文书,其与用人单位的劳作联系何时停止?
根据劳作者的伤残等级,1、工伤一到四级,劳作者享有三种待遇,一是工伤保险基金付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二是和用人单位保存劳作联系,劳作者退出作业岗位,单位每月付出伤残补贴,直到到达退休年龄;三是劳作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不再享有伤残补贴,而是享用退休金。2、工伤五到六级,劳作者享有三种待遇,一是工伤保险基金付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二是用人单位恰当组织作业,用人单位难以组织作业的,劳作者退出作业岗位,单位每月付出伤残补贴,直到到达退休年龄;三是假如劳作者提出免除劳作合同的,工伤保险付出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付出一次性伤残工作补助金。3、工伤七到十级的,劳作者享有两种待遇,一是工伤保险基金付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二是劳作合同期满或劳作者提出免除劳作合同的,工伤保险付出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付出一次性伤残工作补助金。
工伤保险条例第36、37条。
九、《工伤保险条例》第39条规则的上一年度是指诉讼的上一年度仍是逝世时的上一年度?
第 39条规则:员工因工逝世,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则从工伤保险基金收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区域上年度员工月平均薪酬;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员工自己薪酬的必定份额发给由因工逝世员工生前供给首要生活来源、无劳作能力的亲属。规范为:爱人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许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规范的基础上添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该高于因工逝世员工生前的薪酬。供养亲属的详细规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分规则;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规范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工伤保险基金给的,只能按劳作者逝世年度的上一年度,而非作上班亡承认的上一年度。
十、不具备合法经营资历的用人单位与劳作者之间劳作联系怎样承认?
1、用人单位没有营业执照,即便正在树立,视为用人单位不存在,劳作联系不存在。
2、营业执照期限界满或被撤消。撤消是工商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单位仍是合格的民事主体,仍属劳作合同法的适格用人单位,劳作联系有用。
十一、不具备合法经营资历的用人单位与劳作者发作争议怎样列当事人?
1、用人单位没有获得营业执照,只能列出资人为当事人。
2、营业执照期限界满或被撤消,将单位及出资人列为一起原告或被告。
留意:1、司法解说三所说的出资人既包含显名出资人,也包含隐名出资人。
2、如单位有实践操控人,则将实践操控人一起列为当事人。
3、在承当职责方法上,出资人和实践操控人一概承当连带补偿职责。
|十二、借用和挂靠景象下劳作联系怎样供认?
典型比如:个人买出租车,挂靠出租车公司,招聘一出租车司机。以为应当承认司机与出租车公司之间存在劳作联系。理由是:1、劳作部2005年12号文《关于树立劳作联系有关事项的告诉》,只需一点与该规则不符,便是劳作报酬付出问题,即这种状况下,劳作报酬不是由单位付出,而是由个人付出,司机提早拿到劳作报酬。职业是垄断性职业,归于特别职业,劳作报酬方面特别了一些。2、劳作者其实间承受单位处理。3、维护劳作者权益。4、制裁挂靠行为。
十三、借用和挂靠景象下诉讼主体怎样供认?
借用人、挂靠人、被挂靠人均列为主体,承当连带补偿职责。
十四、挂靠有偿或无偿景象下,职责承当是否不同?
一概承当连带补偿职责。% E' F# ?/ B# h3 B;
十五、司法实践中是否应当供认两层劳作联系?
一种观念以为,不该当供认,理由是传统劳作法理论中,一个劳作者应当对应一个用人单位,这种状况下,社会保险的处理和交纳也清晰。
个人观念,以为应当供认两层劳作联系,包含两层非全日制劳作联系和非全日制劳作联系。
理由是:1、劳作合同法第39条第二款第四项:“劳作者有下列景象之一的,用人单位能够免除劳作合同:(四)劳作者一起与其他用人单位树立劳作联系,对完结本单位的作业任务形成严重影响,或许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阐明法令认可两个劳作联系;该条仅仅赋予单位有权免除劳作联系,但未阐明两层劳作联系无效。2、劳作合同法规则了劳作合同无效的景象不包含两层劳作联系。3、劳作合同法第91条规则:“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没有免除或许停止劳作合同的劳作者,给其他用人单位形成丢失的,应当承当连带补偿职责。”该条规则了树立两层劳作联系的状况或许承当的法令职责,但并未阐明劳作联系无效。4、劳作合同法第69条,“非全日制用工两边当事人能够缔结口头协议。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作者能够与一个或许一个以上用人单位缔结劳作合同;可是,后缔结的劳作合同不得影响先缔结的劳作合同的实行。”
十六、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用工联系怎样承认?
劳作合同法第44条,“有下列景象之一的,劳作合同停止:(二)劳作者开端依法享用根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但实践中存在劳作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但并不享有根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状况,个人观念以为,应分状况评论:1、开端享用根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和任何单位都不能树立劳作联系,由于享用养老待遇的公民不是适格劳作者;2、到达退休年龄,但不享用养老保险待遇的,能够(不是有必要)与用人单位树立劳作联系。
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是否影响劳作者的劳作能力?不影响
十七、修建施工、矿山企业将工程或经营权发包或许转包给有具有用工主体资历的组织或许自然人,发作用工联系怎样承认?
A转给B,B转为C,C转给D,D不具备用工主体资历,个人观念,D所招工与ABC无关,但官方观念,均以为用工与C承认存在劳作联系。
a十八、公司董事与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作联系。
两种观念,1、存在。2、不存在。
主讲人观念:分状况:1、国有、国有控股、参股,这种状况下董事是派遣的,属国家作业人员,不属劳作法调整领域。2、民营企业,董事依然是公司的劳作者,存在劳作联系。3、员工董事,存在劳作联系。4、独立董事,不存在劳作联系。- ]- O0 s% f; ~ b
第三部分 劳作争议案子触及立案的处理/ F- z, Q/ G# K- i) K
十九、判决判定遗失了当事人,在诉讼中应当怎样处理?
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的恳求或依职权追加。
二十、劳作争议三个司法解说对社会保险案子的受案规模规则是否有对立?
三个司法解说对社会保险的受案规模的规则其实共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作争议案子适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解说(三)》的榜首条,劳作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处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组织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用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补偿丢失而发作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受理有必要满意的三个条件:1、劳作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2、用人单位没有为劳作者处理社保手续。假如用人单位现已劳作者处理了社保手续,但未交纳费用,则不属人民法院受案规模,而由劳作行政部分处理。3、当地社保组织无法补办。如能够补办,应奉告劳作者到社会劳作组织补办,法院不予受理。* j# e, n" {0
二十一、用人单位现已为劳作者处理了根本养老保险手续,但因用人单位未缴、拒缴社会费用或许因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发作的争议,人民法院是否受理?
不受理。理由同第二十问题。 M! i- a' v3 c5 ^$ |* j9 [5 {- F
二十二、未处理社会保险手续?什么叫不能补办?
注册了帐户就以为是处理了社会保险手续。只需注册了帐户,不管单位有无缴费,均不属法院受案规模。
劳作者不行补办条件的或虽够条件,但当地行政部分不予处理的,都是归于不能补办。
二十三、2010年1月1日起施行了《城镇员工养老保险搬运接续方法》,假如用人单位与劳作者就社会保险搬运接续发作的争议,法院是否应予受理?
《劳作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则了社会保险搬运接续手续:用人单位应当在免除或许停止劳作合一起出具免除或许停止劳作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作者处理档案和社会保险联系搬运手续。第八十九条仅规则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则未向劳作者出具免除或许停止劳作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作行政部分责令改正;给劳作者形成危害的,应当承当补偿职责,但未规则用人单位没有为劳作者处理档案和社会保险联系搬运手续的怎样处理。
主讲人以为:假如用人单位未为劳作者处理搬运接续手续,归于法院受案规模。理由是,没有法令法规清晰将该职权赋予行政机关,所以法院应当受理。在没有法令规则归于行政权统辖的,法院均应当受理。
可判定用人单位为劳作者处理搬运接续手续,可是无法实行。实行不能,以为能够参阅关于拒不实行判定、判决的相关规则。
二十四、《社会保险法》施行后,怎样应对受案规模的改变?
2011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颁布施行。
法院的受案规模不发作改变。理由:1、以为第83条之规则仅仅赋权性的规范。2、社会保险法作为一部法令,关于司法权和行政权对养老保险的权限区分规模作出调整。
二十五、因工作轻视发作的胶葛按照劳作争议案子处理仍是按照民事案子处理?
应当按照劳作争议案子处理。
二十六、因性骚扰发作的争议是劳作胶葛案子仍是民事胶葛案子?
个人以为是民事胶葛案子,是侵权案子,侵犯了女员工的人身权。' _, G6 c- n9 Y, B5 k: l
二十七、用人单位要求劳作者补偿因作业失误形成的丢失是劳作争议案子仍是作为民事侵权案子?
该类案子的实质是侵权案子,应作为民事案子进行处理。
二十八、劳作者和用人单位因报销车票、差旅费发作争议的,是否归于劳作争议案子?
1、不属民事案子领域,由于这是劳作者实行职务行为而发作的,此状况下,劳作者与用人单位的位置不平等。
2、也不该归入劳作争议案子中,理由是1)车票、差旅费等触及用人单位内部的财务处理准则,法院不能干涉单位内部的财务自主权;2)99年最高院批复,关于车票、差旅费的报销问题不属人民法院的受案规模。 U) t" N1 z" l U
%二十九、劳作者建议加付补偿金是否有前置程序?
《劳作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则了加付补偿金的景象,即用人单位有下列景象之一的,由劳作行政部分责令期限付出劳作报酬、加班费或许经济补偿;劳作报酬低于当地最低薪酬规范的,应当付出其差额部分;逾期不付出的,责令用人单位按敷衍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规范向劳作者加付补偿金:(一)未按照劳作合同的约好或许国家规则及时足额付出劳作者劳作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薪酬规范付出劳作者薪酬的;(三)组织加班不付出加班费的;(四)免除或许停止劳作合同,未按照本法规则向劳作者付出经济补偿的。
加付补偿金案子应予受理,但有前置程序,即要由劳作行政部分责令用人单位在必定期限内足额付出劳作报酬、加班费或许经济补偿,如用人单位在该期限内仍未足额付出,才发作加付补偿金的问题。
加付补偿金是指在应当付出给劳作者的数额定,再额定付出,是一种赏罚性的补偿。$ p# |/ { X; ? N; f#
第四部分 劳作争议案子触及诉裁联接的处理。
三十、劳作者建议社会保险费争议是否适用判决时效准则?
1、判决时效:劳作争议调停判决法第27条,劳作争议恳求判决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判决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许应当知道其权力被损害之日起核算。前款规则的判决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建议权力,或许向有关部分恳求权力救助,或许对方当事人赞同实行责任而间断。从间断时起,判决时效期间从头核算。因不可抗力或许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榜首款规则的判决时效期间恳求判决的,判决时效间断。从间断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判决时效期间持续核算。劳作联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作报酬发作争议的,劳作者恳求判决不受本条榜首款规则的判决时效期间的约束;可是,劳作联系停止的,应当自劳作联系停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个人观念:应当适用判决时效准则。
但诉讼过程中,法官不该自动检查判决时效问题。理由是判决时效准则是消沉抗辩权,不该由法院依职权提出,不然法院就丧失了在诉讼中的中立位置;
3、在判决阶段,用人单位没有提出判决时效问题,在诉讼阶段,用人单位提出时效问题,法院是否应当检查时效问题?
个人观念:法院不该检查时效问题。
4、在判决阶段,用人单位提出判决时效问题,但判决组织没有选用,在诉讼阶段,用人单位又提出时效问题,法院是否应当检查时效问题?
应当检查。
只需检查判决时效超越了,则应驳回原告诉讼恳求。4 v4 \8 z2 N% P: S
三十一、在判决阶段,劳作者没有要求用人单位付出加付补偿金而在诉讼阶段直接提出,法院能否受理?
应当一起审理。
三十二、假如劳作人事争议判决委员会作出的调停书内容违法,怎样处理?
如当事人恳求实行调停书,在实行阶段发现调停书违法,法院实行局应作出判决,不予实行。两边当事人可就恳求事项申述。
根据是: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作争议案子适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解说(一)第21条:
当事人恳求人民法院实行劳作争议判决组织作出的发作法令效能的判定书、调停书,被恳求人提出根据证明劳作争议判决判定书、调停书有下列景象之一,并经检查核实的,人民法院能够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之规则,判决不予实行:
(一)判定的事项不归于劳作争议判决规模,或许劳作争议判决组织无权判决的;
(二)适用法令确有过错的;
(三)判决员判决该案时,有徇私舞弊、枉法判定行为的;
(四)人民法院承认实行该劳作争议判决判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
人民法院在不予实行的判决书中,应当奉告当事人在收到判决书之次日起三十日内,能够就该劳作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申述。4 P% g. _
9三十三、人民调停委员会掌管下到达的劳作争议调停协议,哪些能够到底层法院恳求司法供认程序?
触及到身份或其他不属给付责任联系的,均不能到法院恳求供认。根据是最高院关于恳求人民法院调停供认若干问题的规则。( n( `5 u7
三十四、劳作人事争议判决委员会过错承认结局判定,人民法院应当怎样处理?
结局判定:《劳作争议调停判决法》第47条,下列劳作争议,除本法还有规则的外,判决判定为结局判定,判定书自作出之日起发作法令效能:(一)追索劳作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许补偿金,不超越当地月最低薪酬规范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实行国家的劳作规范在作业时间、歇息度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作的争议。
对结局判定的处理:第48、49条,劳作者不服的,可十五内内向法院申述,底层即可;用人单位不服的,需三十日内到作出判定的劳作争议判决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恳求吊销。
如判决委员会把本不该当是结局判定的承认要结局判定的,或应当是结局判定而没有确以为结局判定的,或不写明是否是结局判定的,两种观念:1、主讲人观念,法院应当一差二错,即判定到底是结局仍对错结局的,一概以判决委员会的确以为准。假如文书中没写明的,以后文的赋权为准,如未写明赋权问题,一概承认非结局。2、合议庭观念不同,合议庭观念是,由人民法院检查到底是结局判定仍对错结局判定。司法解说四往求定见稿即选用第二种观念。
三十五、对结局判定,两边当事人一方申述另一方恳求吊销判决判定的,应当怎样处理?
劳作者申述,结局判定已不发作效能,中院不审理,直接奉告当事人到底层法院承受审理。/ L$ D" r- K
&三十六、中级法院恳求吊销判定的审理期限多久?
没有规则,自己把握。' w6 o: P, p f* S3 a1
三十七、对吊销判决判定案子的判决可否上诉?
不能上诉,由于民事诉讼法和特别法仅规则了五种判决能够上诉。* j9 p1 I) s4 ~3 G$ f9 p
三十八、关于中级法院作出的吊销结局判决或许驳回吊销恳求的判决,能否恳求再审?
不能。
人民检察院也无权抗诉。' W! r5 w0 P4 `" ]3 z: k" }1 m
三十九、判决中的自认能否作为诉讼中的自认?
不能。理由是:
1、按民事诉讼根据的规则,自认只能发作在诉讼阶段。
2、民事诉讼根据规则第九条,已为收效判决判定供认的实践,当事人无需再就此举证。但该判决判定并未收效,故不能被法院选用
一、劳作者的恳求权
1、工伤保险待遇恳求权
2、民事侵权危害恳求权。
二、各国在工伤保险补偿准则的形式。
1、替代救助形式,即只享用工伤保险待遇。德国
2、挑选救助形式。即可挑选第三者补偿,也可挑选工伤保险待遇,二者择一。国际立法根本没有选用的。
3、两层救助形式。一起能够获得第三者补偿和工伤保险待遇。英国,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端约束。
4、弥补救助形式。即可挑选第三者补偿,也可挑选工伤保险待遇。但挑选的救助缺乏以补偿时,可就缺乏部分挑选另一种救助形式。日本、智利、北欧的一些国家
& o o*第二部分 劳作争议案子触及工伤的处理问题。
一、因用人单位的成心或重大差错导致劳作者工伤的,应当怎样处理?
规则含糊、乃至对立。
以为:1、用人单位不能革除民事职责。理由:一、假如严厉实行人伤解说第12条,用人单位免责,则或许发作用人单位令劳作者冒险作业,不管其生命的结果;二、工伤保险补偿的规范与人身危害补偿的规范不共同;三、不管劳作者是何原因致工伤,均会获得必定数额的补偿,但人的生命健康是无价的,不是以金钱能衡量的。侵权人承当职责,与其说是对受害人的补偿,不如说是对侵权人的赏罚;四、立法已规则在一些状况下,劳作者除依法享用工伤保险待遇外,还可向用人单位追偿,如《安全出产法》第48条、《职业病防治法》第59条。(人伤解说颁布施行在03年,第12条与02年的职业病防治法不共同,法官应当裁量);五、民事侵权补偿的广度、规模不断加深,维护力度逐年加大,而工伤补偿相对固定;六、从工伤保险设置的初衷看,是为保证因作业遭受危害能提早得到救助,涣散用人单位的危险,而非承当用人单位的一切危险。
2、成心或重大差错怎样区别。没有方法也没有必要区别
二、用人单位一般差错或许没有差错状况下劳作者工伤的,应当怎样处理?
以为,用人单位应当免责,理由是用人单位现已为劳作者交纳了劳作保险费用,使其有了救助途径。不然假如缴费和不缴费均需求承当职责,那么会导致结果是,没有用人单位再为劳作者交纳保险费用。0 ~9 b- s0 ^" U. k3 m0 F
三、第三人侵权与工伤危害补偿竞合的处理?
劳作者享有两个恳求权,一是根据社会保险恳求权,二是民事危害补偿的恳求权。全国各地法院的做法不同。
观念:应从两方面评论,一方面是第三人的民事职责问题,第三人由于自己施行的侵权行为而发作职责,不能由于用人单位垫支或工伤保险补偿而减免。劳作者或工伤保险基金、用人单位可追偿。另一方面,社会保险法第42条,由于第三人的原因形成工伤,第三人不付上班伤医疗费用或许无法供认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付出。工伤保险基金先行付出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工伤保险基金仅在医疗费用规模内享有追偿权,受害人存在对其他费用中获得双赔的或许。
许多高院的民一庭会议纪要(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等),以为医疗费、丧葬费、残疾用具费用、交通费等实践有单据证明发作的数额后,这些归于一次性费用,均只能建议一次。
王法官以为,除医疗费外,均可双赔,由于劳作者自身有两个恳求权,两个恳求权不一样,即便有些费用堆叠,也可要求双赔。
王法官泄漏,最高院行政庭或许会起草司法解说对此做出规则。
四、第三人侵权导致工伤的,可否在同一个诉讼程序中把工伤与侵权危害一起处理?
1、个人观念,能够。理由是:榜首,民诉法并未规则同一民事诉讼中只能处理一个法令联系;第二,按照美国的民诉法理论,因一个实践行为发作若干民事法令联系结果的,发作的争议有必要在一个诉讼中一起处理;第三,一个诉讼中一起处理两个以上法令联系,节约司法资源;第四,节约司法资源、减轻当事人诉累。
2、实践中的问题,案由怎样定?个人观念,定哪个都行,不要把案由看的太重。
五、工伤承认中实践劳作联系的供认应由工伤承认组织行使仍是劳作判决部分处理?
1、工伤保险条例第18条,工伤承认组织有权作出供认。因承认工伤首要必定要对是否存在劳作联系进行承认。
2、劳作判决部分有权受理劳作者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作联系的争议,根据是《劳作争议调停判决法》第二条榜首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作者发作的下列劳作争议,适用本法:(一)因供认劳作联系发作的争议;”1 P$ `. c( h2 E5 ]1 o% n$ W( K
#六、当事人失去工伤承认的时机,法院能否在民事诉讼中对员工是否构成工伤直接承认,要求用人单位付上班伤待遇?
应当分状况评论,1、用人单位不认可劳作者是工伤的,比方说是劳作者自己成心或其他原因形成的,人民法院无权对是否构成工伤做出司法供认。理由是,能够承认劳作者是否是工伤的,是由法规授权工伤承认组织行使,司法权不宜僭越行政权,一旦司法权僭越行政权,会发作紊乱。2、用人单位认可劳作者是工伤,且之前已为劳作者交纳了工伤保险费用的,人民法院也无权对是否是工伤做出承认,理由是,或许发作用人单位与劳作者勾结,骗得工伤保险金的状况。3、用人单位认可劳作者是工伤,但之前未交纳工伤保险费用,人民法院能够承认。理由是,这种状况下,用人单位是终究的职责集体,其自己认可,法院能够承认构成工伤,判令用人单位按工伤规范判定。
" Q! K6 }; E/ M' L/ p3 x: I# R; v
七、劳作合同被供认无效,发作工伤事故的补偿职责。
应当分状况评论,1、劳作合同无效,树立的劳作联系无效的,补偿职责应按国务院《不合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补偿方法》处理。2、劳作合同无效,但劳作联系依然有用,按2011年1月1日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处理。
八、劳作者工伤后不再上班,用人单位既未给付其薪酬也未送达免除其劳作联系的文书,其与用人单位的劳作联系何时停止?
根据劳作者的伤残等级,1、工伤一到四级,劳作者享有三种待遇,一是工伤保险基金付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二是和用人单位保存劳作联系,劳作者退出作业岗位,单位每月付出伤残补贴,直到到达退休年龄;三是劳作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不再享有伤残补贴,而是享用退休金。2、工伤五到六级,劳作者享有三种待遇,一是工伤保险基金付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二是用人单位恰当组织作业,用人单位难以组织作业的,劳作者退出作业岗位,单位每月付出伤残补贴,直到到达退休年龄;三是假如劳作者提出免除劳作合同的,工伤保险付出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付出一次性伤残工作补助金。3、工伤七到十级的,劳作者享有两种待遇,一是工伤保险基金付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二是劳作合同期满或劳作者提出免除劳作合同的,工伤保险付出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付出一次性伤残工作补助金。
工伤保险条例第36、37条。
九、《工伤保险条例》第39条规则的上一年度是指诉讼的上一年度仍是逝世时的上一年度?
第 39条规则:员工因工逝世,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则从工伤保险基金收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区域上年度员工月平均薪酬;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员工自己薪酬的必定份额发给由因工逝世员工生前供给首要生活来源、无劳作能力的亲属。规范为:爱人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许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规范的基础上添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该高于因工逝世员工生前的薪酬。供养亲属的详细规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分规则;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规范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工伤保险基金给的,只能按劳作者逝世年度的上一年度,而非作上班亡承认的上一年度。
十、不具备合法经营资历的用人单位与劳作者之间劳作联系怎样承认?
1、用人单位没有营业执照,即便正在树立,视为用人单位不存在,劳作联系不存在。
2、营业执照期限界满或被撤消。撤消是工商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单位仍是合格的民事主体,仍属劳作合同法的适格用人单位,劳作联系有用。
十一、不具备合法经营资历的用人单位与劳作者发作争议怎样列当事人?
1、用人单位没有获得营业执照,只能列出资人为当事人。
2、营业执照期限界满或被撤消,将单位及出资人列为一起原告或被告。
留意:1、司法解说三所说的出资人既包含显名出资人,也包含隐名出资人。
2、如单位有实践操控人,则将实践操控人一起列为当事人。
3、在承当职责方法上,出资人和实践操控人一概承当连带补偿职责。
|十二、借用和挂靠景象下劳作联系怎样供认?
典型比如:个人买出租车,挂靠出租车公司,招聘一出租车司机。以为应当承认司机与出租车公司之间存在劳作联系。理由是:1、劳作部2005年12号文《关于树立劳作联系有关事项的告诉》,只需一点与该规则不符,便是劳作报酬付出问题,即这种状况下,劳作报酬不是由单位付出,而是由个人付出,司机提早拿到劳作报酬。职业是垄断性职业,归于特别职业,劳作报酬方面特别了一些。2、劳作者其实间承受单位处理。3、维护劳作者权益。4、制裁挂靠行为。
十三、借用和挂靠景象下诉讼主体怎样供认?
借用人、挂靠人、被挂靠人均列为主体,承当连带补偿职责。
十四、挂靠有偿或无偿景象下,职责承当是否不同?
一概承当连带补偿职责。% E' F# ?/ B# h3 B;
十五、司法实践中是否应当供认两层劳作联系?
一种观念以为,不该当供认,理由是传统劳作法理论中,一个劳作者应当对应一个用人单位,这种状况下,社会保险的处理和交纳也清晰。
个人观念,以为应当供认两层劳作联系,包含两层非全日制劳作联系和非全日制劳作联系。
理由是:1、劳作合同法第39条第二款第四项:“劳作者有下列景象之一的,用人单位能够免除劳作合同:(四)劳作者一起与其他用人单位树立劳作联系,对完结本单位的作业任务形成严重影响,或许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阐明法令认可两个劳作联系;该条仅仅赋予单位有权免除劳作联系,但未阐明两层劳作联系无效。2、劳作合同法规则了劳作合同无效的景象不包含两层劳作联系。3、劳作合同法第91条规则:“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没有免除或许停止劳作合同的劳作者,给其他用人单位形成丢失的,应当承当连带补偿职责。”该条规则了树立两层劳作联系的状况或许承当的法令职责,但并未阐明劳作联系无效。4、劳作合同法第69条,“非全日制用工两边当事人能够缔结口头协议。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作者能够与一个或许一个以上用人单位缔结劳作合同;可是,后缔结的劳作合同不得影响先缔结的劳作合同的实行。”
十六、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用工联系怎样承认?
劳作合同法第44条,“有下列景象之一的,劳作合同停止:(二)劳作者开端依法享用根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但实践中存在劳作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但并不享有根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状况,个人观念以为,应分状况评论:1、开端享用根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和任何单位都不能树立劳作联系,由于享用养老待遇的公民不是适格劳作者;2、到达退休年龄,但不享用养老保险待遇的,能够(不是有必要)与用人单位树立劳作联系。
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是否影响劳作者的劳作能力?不影响
十七、修建施工、矿山企业将工程或经营权发包或许转包给有具有用工主体资历的组织或许自然人,发作用工联系怎样承认?
A转给B,B转为C,C转给D,D不具备用工主体资历,个人观念,D所招工与ABC无关,但官方观念,均以为用工与C承认存在劳作联系。
a十八、公司董事与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作联系。
两种观念,1、存在。2、不存在。
主讲人观念:分状况:1、国有、国有控股、参股,这种状况下董事是派遣的,属国家作业人员,不属劳作法调整领域。2、民营企业,董事依然是公司的劳作者,存在劳作联系。3、员工董事,存在劳作联系。4、独立董事,不存在劳作联系。- ]- O0 s% f; ~ b
第三部分 劳作争议案子触及立案的处理/ F- z, Q/ G# K- i) K
十九、判决判定遗失了当事人,在诉讼中应当怎样处理?
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的恳求或依职权追加。
二十、劳作争议三个司法解说对社会保险案子的受案规模规则是否有对立?
三个司法解说对社会保险的受案规模的规则其实共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作争议案子适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解说(三)》的榜首条,劳作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处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组织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用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补偿丢失而发作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受理有必要满意的三个条件:1、劳作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2、用人单位没有为劳作者处理社保手续。假如用人单位现已劳作者处理了社保手续,但未交纳费用,则不属人民法院受案规模,而由劳作行政部分处理。3、当地社保组织无法补办。如能够补办,应奉告劳作者到社会劳作组织补办,法院不予受理。* j# e, n" {0
二十一、用人单位现已为劳作者处理了根本养老保险手续,但因用人单位未缴、拒缴社会费用或许因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等发作的争议,人民法院是否受理?
不受理。理由同第二十问题。 M! i- a' v3 c5 ^$ |* j9 [5 {- F
二十二、未处理社会保险手续?什么叫不能补办?
注册了帐户就以为是处理了社会保险手续。只需注册了帐户,不管单位有无缴费,均不属法院受案规模。
劳作者不行补办条件的或虽够条件,但当地行政部分不予处理的,都是归于不能补办。
二十三、2010年1月1日起施行了《城镇员工养老保险搬运接续方法》,假如用人单位与劳作者就社会保险搬运接续发作的争议,法院是否应予受理?
《劳作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则了社会保险搬运接续手续:用人单位应当在免除或许停止劳作合一起出具免除或许停止劳作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作者处理档案和社会保险联系搬运手续。第八十九条仅规则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则未向劳作者出具免除或许停止劳作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作行政部分责令改正;给劳作者形成危害的,应当承当补偿职责,但未规则用人单位没有为劳作者处理档案和社会保险联系搬运手续的怎样处理。
主讲人以为:假如用人单位未为劳作者处理搬运接续手续,归于法院受案规模。理由是,没有法令法规清晰将该职权赋予行政机关,所以法院应当受理。在没有法令规则归于行政权统辖的,法院均应当受理。
可判定用人单位为劳作者处理搬运接续手续,可是无法实行。实行不能,以为能够参阅关于拒不实行判定、判决的相关规则。
二十四、《社会保险法》施行后,怎样应对受案规模的改变?
2011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颁布施行。
法院的受案规模不发作改变。理由:1、以为第83条之规则仅仅赋权性的规范。2、社会保险法作为一部法令,关于司法权和行政权对养老保险的权限区分规模作出调整。
二十五、因工作轻视发作的胶葛按照劳作争议案子处理仍是按照民事案子处理?
应当按照劳作争议案子处理。
二十六、因性骚扰发作的争议是劳作胶葛案子仍是民事胶葛案子?
个人以为是民事胶葛案子,是侵权案子,侵犯了女员工的人身权。' _, G6 c- n9 Y, B5 k: l
二十七、用人单位要求劳作者补偿因作业失误形成的丢失是劳作争议案子仍是作为民事侵权案子?
该类案子的实质是侵权案子,应作为民事案子进行处理。
二十八、劳作者和用人单位因报销车票、差旅费发作争议的,是否归于劳作争议案子?
1、不属民事案子领域,由于这是劳作者实行职务行为而发作的,此状况下,劳作者与用人单位的位置不平等。
2、也不该归入劳作争议案子中,理由是1)车票、差旅费等触及用人单位内部的财务处理准则,法院不能干涉单位内部的财务自主权;2)99年最高院批复,关于车票、差旅费的报销问题不属人民法院的受案规模。 U) t" N1 z" l U
%二十九、劳作者建议加付补偿金是否有前置程序?
《劳作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则了加付补偿金的景象,即用人单位有下列景象之一的,由劳作行政部分责令期限付出劳作报酬、加班费或许经济补偿;劳作报酬低于当地最低薪酬规范的,应当付出其差额部分;逾期不付出的,责令用人单位按敷衍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规范向劳作者加付补偿金:(一)未按照劳作合同的约好或许国家规则及时足额付出劳作者劳作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薪酬规范付出劳作者薪酬的;(三)组织加班不付出加班费的;(四)免除或许停止劳作合同,未按照本法规则向劳作者付出经济补偿的。
加付补偿金案子应予受理,但有前置程序,即要由劳作行政部分责令用人单位在必定期限内足额付出劳作报酬、加班费或许经济补偿,如用人单位在该期限内仍未足额付出,才发作加付补偿金的问题。
加付补偿金是指在应当付出给劳作者的数额定,再额定付出,是一种赏罚性的补偿。$ p# |/ { X; ? N; f#
第四部分 劳作争议案子触及诉裁联接的处理。
三十、劳作者建议社会保险费争议是否适用判决时效准则?
1、判决时效:劳作争议调停判决法第27条,劳作争议恳求判决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判决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许应当知道其权力被损害之日起核算。前款规则的判决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建议权力,或许向有关部分恳求权力救助,或许对方当事人赞同实行责任而间断。从间断时起,判决时效期间从头核算。因不可抗力或许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榜首款规则的判决时效期间恳求判决的,判决时效间断。从间断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判决时效期间持续核算。劳作联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作报酬发作争议的,劳作者恳求判决不受本条榜首款规则的判决时效期间的约束;可是,劳作联系停止的,应当自劳作联系停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个人观念:应当适用判决时效准则。
但诉讼过程中,法官不该自动检查判决时效问题。理由是判决时效准则是消沉抗辩权,不该由法院依职权提出,不然法院就丧失了在诉讼中的中立位置;
3、在判决阶段,用人单位没有提出判决时效问题,在诉讼阶段,用人单位提出时效问题,法院是否应当检查时效问题?
个人观念:法院不该检查时效问题。
4、在判决阶段,用人单位提出判决时效问题,但判决组织没有选用,在诉讼阶段,用人单位又提出时效问题,法院是否应当检查时效问题?
应当检查。
只需检查判决时效超越了,则应驳回原告诉讼恳求。4 v4 \8 z2 N% P: S
三十一、在判决阶段,劳作者没有要求用人单位付出加付补偿金而在诉讼阶段直接提出,法院能否受理?
应当一起审理。
三十二、假如劳作人事争议判决委员会作出的调停书内容违法,怎样处理?
如当事人恳求实行调停书,在实行阶段发现调停书违法,法院实行局应作出判决,不予实行。两边当事人可就恳求事项申述。
根据是: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作争议案子适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解说(一)第21条:
当事人恳求人民法院实行劳作争议判决组织作出的发作法令效能的判定书、调停书,被恳求人提出根据证明劳作争议判决判定书、调停书有下列景象之一,并经检查核实的,人民法院能够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之规则,判决不予实行:
(一)判定的事项不归于劳作争议判决规模,或许劳作争议判决组织无权判决的;
(二)适用法令确有过错的;
(三)判决员判决该案时,有徇私舞弊、枉法判定行为的;
(四)人民法院承认实行该劳作争议判决判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
人民法院在不予实行的判决书中,应当奉告当事人在收到判决书之次日起三十日内,能够就该劳作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申述。4 P% g. _
9三十三、人民调停委员会掌管下到达的劳作争议调停协议,哪些能够到底层法院恳求司法供认程序?
触及到身份或其他不属给付责任联系的,均不能到法院恳求供认。根据是最高院关于恳求人民法院调停供认若干问题的规则。( n( `5 u7
三十四、劳作人事争议判决委员会过错承认结局判定,人民法院应当怎样处理?
结局判定:《劳作争议调停判决法》第47条,下列劳作争议,除本法还有规则的外,判决判定为结局判定,判定书自作出之日起发作法令效能:(一)追索劳作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许补偿金,不超越当地月最低薪酬规范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实行国家的劳作规范在作业时间、歇息度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作的争议。
对结局判定的处理:第48、49条,劳作者不服的,可十五内内向法院申述,底层即可;用人单位不服的,需三十日内到作出判定的劳作争议判决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恳求吊销。
如判决委员会把本不该当是结局判定的承认要结局判定的,或应当是结局判定而没有确以为结局判定的,或不写明是否是结局判定的,两种观念:1、主讲人观念,法院应当一差二错,即判定到底是结局仍对错结局的,一概以判决委员会的确以为准。假如文书中没写明的,以后文的赋权为准,如未写明赋权问题,一概承认非结局。2、合议庭观念不同,合议庭观念是,由人民法院检查到底是结局判定仍对错结局判定。司法解说四往求定见稿即选用第二种观念。
三十五、对结局判定,两边当事人一方申述另一方恳求吊销判决判定的,应当怎样处理?
劳作者申述,结局判定已不发作效能,中院不审理,直接奉告当事人到底层法院承受审理。/ L$ D" r- K
&三十六、中级法院恳求吊销判定的审理期限多久?
没有规则,自己把握。' w6 o: P, p f* S3 a1
三十七、对吊销判决判定案子的判决可否上诉?
不能上诉,由于民事诉讼法和特别法仅规则了五种判决能够上诉。* j9 p1 I) s4 ~3 G$ f9 p
三十八、关于中级法院作出的吊销结局判决或许驳回吊销恳求的判决,能否恳求再审?
不能。
人民检察院也无权抗诉。' W! r5 w0 P4 `" ]3 z: k" }1 m
三十九、判决中的自认能否作为诉讼中的自认?
不能。理由是:
1、按民事诉讼根据的规则,自认只能发作在诉讼阶段。
2、民事诉讼根据规则第九条,已为收效判决判定供认的实践,当事人无需再就此举证。但该判决判定并未收效,故不能被法院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