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建立缓刑人格调查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3-29 14:31
在我国,适用缓刑,进行再犯猜测,是以违法情节和违法分子的悔罪体现为根据的,无疑,违法情节、行为人的悔罪体现,是适用缓刑的本质条件,也是进行再犯猜测的重要根据,可是,仅根据违法情节和行为人的悔罪体现进行再犯猜测是不行的,进步适用缓刑再犯猜测的水平有很大的地步。笔者以为我国能够学习国外的做法,在适用缓刑前对行为人进行查询,在适用缓刑前寻求行为人住所地、作业单位的定见,判前树立品格查询准则,以进步再犯猜测的准确率,下降缓刑适用的危险。
所谓品格查询准则,又称判前的查询,是指为了在刑事程序上对每个违法人都能挑选恰当的处理办法,使法院能在判定前的审理中,对被告的本质和地点环境作出科学的剖析而拟定的准则。品格查询应包含以下内容:
1、违法与违法行为的查询。主要是查询违法分子的违法与违法阅历。
2、社会查询。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了解罪犯家庭、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的状况,监护人的住址、作业、财物、健康状况,爸爸妈妈的特性与友善状况等;二是违法分子学历、学习成绩、嗜好,对校园教师的情绪,退学理由及升学期望等状况;三是居住地和近邻的环境,近邻对违法分子的信赖,以及被告人曩昔和现在的结交的状况;四是作业前史、出勤状况、作业成绩,对作业抱有的期望与情绪、与搭档的联系等状况;五是被告人曩昔与现在的经济状况状况;六是被告人的道德品质、宗教信仰、文娱、习气、爱好等状况;七是婚姻状况等。
3、查询承认。对罪犯适用缓刑时,在判定前,法院还应当寻求罪犯地点单位或基层组织等方面的定见。查询人员通过的拜访违法分子的家庭、单位、近邻等办法,承认查询的真实性。但法院寻求单位的定见,是为了执行监改作业。但需求指出的是,法院仅仅寻求单位的定见,不是有必要相信单位的定见,对罪犯地点单位的定见,法院一要寻求,二要剖析,不行偏听偏信。由于关于单位要求对罪犯适用缓刑的,有的是真实出于抢救的意图,全面看待被告人,客观地提出主张;有的是出于情面人际联系,受被告人亲属、朋友之托,代为求情;有的是出于小团体利益,以为被告人是能人,能为单位生财;更有甚者,有的是领导出于自身不廉洁,怕把被告人面向绝地自己受牵扯。因而,法院既要寻求单位的定见,又要归纳地加以剖析,不能唯单位定见是从,那种把单位是否乐意接纳作为能否适能缓刑的做法,实际上把缓刑的裁决权交给了单位,这是不恰当的,也有失独立审判的准则。以上三方面的查询,构成被告人的品格查询表,作为对被告人是否适用缓刑的根据之一。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