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盗窃罪四十万自首怎样量刑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9-05-04 22:39
偷盗是违法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意图盗取产业的行为,偷盗的方式有入室偷盗、带凶器意偷盗和扒窃等。偷盗一般是按数额进行科罪的。那么偷盗罪四十万自首怎样量刑?下面由听讼网小编为读者进行回答。
一、什么是偷盗罪
依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则,偷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意图,偷盗公私资产数额较大或许屡次偷盗、入户偷盗、带着凶器偷盗、扒窃公私资产的行为。偷盗罪是最陈旧的侵略产业违法,简直与私有制的前史相同长远。
二、偷盗罪四十万自首怎样量刑
自首是法定的从轻处分情节,因此有自首情节的偷盗罪量刑规范要对比偷盗罪从轻处分。偷盗罪四十万自首也能够对比,恰当减轻。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窃公私资产,数额较大的,或许屡次偷盗、入户偷盗、带着凶器偷盗、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许控制,并处或许单处分金;数额巨大或许有其他严峻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分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许有其他特别严峻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许无期徒刑,并处分金或许没收产业。”能够得出偷盗罪的量刑主要是三种:
1、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许控制,并处或许单处分金,并处分金。
2、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分金
3、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许无期徒刑,并处分金或许没收产业。
需求留意的是有自首情节的偷盗罪在偷盗数额上是不会有从轻或许减轻的规则的,对自首的偷盗罪进行处分是先依据偷盗金额确认量刑的规范,再依据自首的情节从轻或许减轻处分。
三、偷盗罪的立案规范
公安部关于修正偷盗案子立案计算方法的告诉
公安部1992年1月下发的《公安部关于修正偷盗案子立案计算方法的告诉》对偷盗罪立案规范的规则:
公安机关凡接到报警的偷盗案子,不管偷盗资产数额多少,均应受理、挂号并仔细查办。其间到达当地规则的偷盗违法数额规范的,立为刑事案子;撬门破窗人室偷盗的,扒窃的,运用刀刃等东西或带着凶器偷盗的,不管偷盗资产数额多少,均立为刑事案子;显着是惯犯作案或一人屡次作案的,以及其他虽未到达规则的数额规范但情节或许结果比较严峻的,也立为刑事案子;其他作为治安案子查办,通过作业发现构成刑事案子的,应及时立为刑事案子。
偷盗数额在2000元以上的,或虽缺乏2000元但情节或结果严峻的,立为严重案子;偷盗数额在20000元以上的,或虽缺乏20000元但情节或许结果特别严峻的,立为特大案子。个人欺诈和争夺公私资产的案子,参照上述立案规范履行。
关于偷盗罪数额确认规范问题的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98年3月下发的《关于偷盗罪数额确认规范问题的规则》对一般、严重、特大偷盗案子立案规范的规则:
1.个人偷盗公私资产“数额较大”,以五百元至二千元为起点。
2.个人偷盗公私资产“数额巨大”,以五千元至二万元为起点。
3.个人偷盗公私资产“数额特别巨大”,以三万元至十万元为起点。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能够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并考虑社会治安情况,在上述数额起伏内,共同研究确认本地区履行的偷盗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详细数额规范,并别离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存案。
1、偷盗数额较大,法定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偷盗罪量刑规范:
1000元以上不满2500元的,处控制、拘役、有期徒刑六个月或单处分金;2500元以上不满4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一年;4000元以上不满7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7000元以上不满10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二年至三年。
2、偷盗数额巨大,法定刑在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的偷盗罪量刑规范:
10000元以上不满17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三年至四年;17000元以上不满24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四年至五年;24000元以上不满31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五年至六年;31000元以上不满38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六年至七年;38000元以上不满45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七年至八年;45000以上不满52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八年至九年;52000元以上不满60000元的,处有期徒刑九年至十年。
3、偷盗数额特别巨大,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及无期徒刑的偷盗罪量刑规范:
60000元以上不满78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年至十一年;78000元以上不满96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一年至十二年;96000元以上不满114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至十三年;114000元以上不满132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三年至十四年;132000元以上不满150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十四年至十五年;150000元以上的处无期徒刑。
偷盗40万归于数额特别巨大,法定刑在十年以上,有自首情节的据偷盗金额确认量刑的规范,再依据自首的情节从轻或许减轻处分。假如读者需求法令方面的协助,欢迎到听讼网进行法令咨询。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