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大学校园暴力行为分析与防控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7-26 02:42
【摘 要】:对G市高校200名大学生的查询显现,49%的学生认为存在少量学校暴力,只要16%的学生认为不存在学校暴力。29%的学生供认自己或朋友曾遭受学校暴力危害。学校暴力的发作反映出施暴者的品格展开不健全、自我认知不调和、对波折的耐受力差、对寻衅缺少沉着。也与家长教育不妥、家庭暴力的负面影响、不良环境和朋友、暴力性的群众传媒和网络游戏、学习和作业压力等有关。大学学校暴力的防备需求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通力合作,归纳治理。
【关键词】:大学;学校暴力;防控。
近几年高校学校内各类暴力事情频发,不只严重影响了广阔师生的身心健康,并且影响到高校的安全安稳与调和学校建造,因而,培育大学生杰出的心思本质、较强的交际技术等成为高校的燃眉之急。
一、学校暴力概述。
(一)大学学校暴力现状。
据2001年的一项查询显现,我国“3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心思反常体现,15%有各种心思疾患,10.5%的学生面临学校暴力的要挟,94%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保证。[1]北京市有关部门最近对1万余论理学生进行的查询显现,有40%的学生在校表里遭遇过同学和社会青年索要钱物”。[2]
为了进一步根除高校不安稳要素,建造调和、温馨的大学学校,咱们对G市高校200论理学生就学校暴力的现状、办法及心思要素等方面做了抽样查询。查询显现,4%的学生认为学校暴力遍及存在,49%的学生认为存在少量学校暴力,只要16%的学生认为不存在学校暴力。29%的学生供认自己或朋友曾遭受学校暴力危害,男生占62.06%.在学校里频频呈现的暴力事情现已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遍及重视。
(二)学校暴力的概念界定及类型区分。
暴力泛指凶暴、严酷,即危害他人人身、产业的强暴行为。其间学校暴力是暴力的一种特别办法,是指行为人(包含在校学生、教师及校外人员)在学校统辖范围内,对在校学生或教师的心思、身体及产业等施行虐待行为,并在必定程度上使受害人深受身心损伤的暴力行为。
依据暴力方针不同,可将学校暴力区分为四类:校外人员与在校学生或教师之间的暴力行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暴力行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暴力行为。依据暴力选用的办法不同,可将学校暴力分为言语进犯(即运用讪笑、鄙视、咒骂、诽谤等轻视、凌辱性的言语,致使他人在心思及精力上遭到侵略和危害,归于精力损伤的领域)和行为进犯(即运用打架斗殴、勒索财政、谋杀等凶暴、暴力性的行为,致使他人在身体及财政上遭到损伤和丢失,归于身体损伤的领域)两种类型。
二、引发大学学校暴力行为的主要要素。
当时在校大学生一般为18-25岁,正处于青年中期,其特性特征根本构成,对事物有自己共同的见地和必定的辨别是非才干,但其身心没有彻底老练,因而大学生的不良心思质量并非几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心思健康教育课所能纠正,其根本原因在入学前就已埋伏。
(一)个别要素。
1.品格展开不健全。一般来说,个别的性情特征在暴力进犯的发动阶段发挥不行忽视的催化剂效果。具有暴力或进犯倾向的个别一般归于以下性情类型:榜首种指说话和举动节奏快,性质急,缺少泰然处之的心境,争强好胜,简单发火,常常充溢失落感和沮丧心境,总是迫使自己处于严重的情况。[3]517第二种指性情内向孤僻,平常少言寡语,不善与人交流,必定程度上能操控自己的心境。
研讨标明,归于榜首种类型的个别心境操控才干较差,在愤恨或遭到寻衅时会坚决果断的运用暴力,意图是让对方遭到身体或心思的伤痛而一泄心中不快。第二种类型的个别在必定程度上能操控自己的心境,但由于性情内向,不善表达,把平常一切的仇恨和愤恨都积压在心里深处,比及心里不堪重负、仇恨四溢时,个别将经过一个极点暴力的途径来宣泄心里的积怨,因而此类个别在报复时更具有危害性。
2.自我认知不调和。认知不调和(又名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从前一向的对自我的认知(并且通常是正面的、活跃的自我)发作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敌对的认知时而发作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心境。[4]查询数据显现,绝大部分学生在遭到朋友凌辱时会了解缘由后宽恕老友,但14.5%的学生会采纳与朋友断交,6.5%的学生则会持“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的心境。以马加爵事情为例,因打牌事情使马加爵对老友和“敌人”发作认知误差,他企图想经过某种办法改动这种情况,但实际无法满意他这种心思需求,因而心思不调和程度跟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添加,心思压力也愈来愈大,终究导致品格异常和离轨行为。
3.对波折的耐受力差。波折是指个别在完成其预订方针的过程中,遇到难以战胜的或许自认为无法战胜的妨碍或搅扰时,因其方针无法满意而发作的低沉心境反响。剧烈的波折或许激起个别直接的、指向波折来历的进犯行为;而较弱的、来历不明的波折只引起间接性的、代替性的进犯行为。[3]509据查询计算显现大部分学生在遇到波折时会达观面临,26.5%的学生会自动寻求协助,5.5%的学生会挑选躲避,2.5%的学生则会悲观失望。研讨标明,假如大学生个别受波折后,不能经过必定的办法宣泄心里的不满,那么心里将保存留传的波折,并时间有一种预备宣泄或进犯的情况;尔后,跟着波折的不断堆集,到达某一饱和点后,会激起更剧烈的反响。
4.对寻衅缺少沉着。寻衅是“用言语或举动引起抵触、胶葛或某种心境”。查询数据显现,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寻衅时会抑制肝火,今后找时机再向对方说清楚,可是10.5%学生则标明会当场以眼还眼,5.5%的学生持“好汉不吃眼前亏,今后再伺机报复”的观念。“人不犯我,我不监犯;人若犯我,我必监犯。”“来而不往非礼也,你给我一拳,我必定还你一脚,再捎带给你一个大耳光,让你长长记忆。”一些行为过火的个别往往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当其遭到直接的寻衅或被激怒时,往往不会视若无睹、听而不闻,而会以眼还眼,以眼还眼。在校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初生牛犊不畏虎是他们此阶段的真实写照,他们可认为朋友怒发冲冠、两肋插刀,而关于寻衅者则是势不两立、势不两立。
(二)家庭要素。
1.家庭教养办法。爸爸妈妈是儿童的启蒙教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及品格特征等对儿童的心思展开具有重要的影响,并经过内化的办法成为儿童及其成年后的思想定势。查询结果显现,65%学生家庭教养办法为民主型,13%为独裁型,5%为溺爱型,17%为听任型。因而,假如家庭对儿童过火溺爱,对其行为听任不管,则致使儿童道德观念单薄,法制知道短缺,是非不分,没有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干事自以为是,随心所欲,社会适应困难,在此环境下长大的大学生个别往往和同学不能建立杰出的人际关系,常常导致学习不良现象的发作。
2.家庭抵触和暴力。假如个别从小成长在充溢暴力进犯和抵触的家庭中,经过调查爸爸妈妈的暴力行为及结果而潜移默化为自己遇挫后的首选战略,致使儿童取得有关人际往来的过错认知和不恰当的进犯性抵触处理战略,因而家庭抵触和暴力是儿童触摸暴力的榜首讲堂,并时间影响其日后的人际往来形式。
(三)社会要素。
1.个别成长及火伴环境。若个别成长过程中所在的大街、社区的居民粗犷、粗野、胡作非为、打架成风,那么个别成长在此环境必定受其影响,遇挫后的习惯性处理战略极有或许挑选暴力性进犯办法;除此之外,个别还可以从喜爱惹事生非、无所事事、打架斗殴的火伴那里学会暴力性进犯行为。
2.暴力性的群众传媒和网络游戏。研讨标明,常常观看暴力性影视节目极有或许改动个别的品格结构和日常往来办法。当暴力影视节目中的场景在实际中再现,个别就会无知道的沉醉于剧情中并仿照剧中人物,然后导致暴力行为的添加或发作。此外,暴力电子游戏为个别供给了学习进犯行为的时机和操练进犯计划的场所。关于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暴力电子游戏的大学生个别,经过重复操练新的脚本而掌握了各种与暴力行为有关的常识结构,在实际与游戏相抵触的情境下,其暴力性进犯行为有或许被引发和运用,然后添加暴力事情发作的或许性。
3.社会作业压力。跟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展开和高校生源的扩招,国家各企、作业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每年有大批的莘莘学子常常为追求一份高薪作业而忙的焦头烂额,结业前的雄心勃勃被严酷的实际所糟蹋,以至于构成毅力低沉、心境浮躁等不良心思问题,严重者或许为宣泄心中不满而寻觅宣泄方针,以致于对他人形成人身损伤。
(四)学校要素。
跟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和高校招生规划的扩展,在校大学生数量剧增,而相应配套的软、硬件设备没有及时跟上,致使高校在对学生监督办理等方面显得无能为力,具体体现为:对学生平常发作的人际对立和心思冲突不能及时发现或进行引导化解;对具有暴力倾向、惹事生非、打架成风等特性的“问题学生”不能及时排查或展开心思教育;对学校周边环境不能及时进行规制和办理等方面,除此之外,高校重学生作业率、轻学生本质,重共性展开、轻特性培育等观念仍大有商场,把教育降格到人类只是掌握常识的东西,忽视大学生交际技术、公德知道、法律知道等方面的培育,然后为学校暴力事情的发作埋下了祸源。
三、大学学校暴力事情的防控。
(一)就大学生个别而言。
1.进步个别认知水平。认知一般包含对自己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以及对往来自身的认知三个方面。假如个别在社会往来中总是抬高自己而降低他人,就会导致咄咄逼人、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相反就会阿谀奉承、畏畏缩缩、自惭形秽。[5]267因而具有暴力倾向或进犯行为的大学生个别,应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至专业学习、业余爱好、志向作业等方面,并不断深化分析自我,知道自己的缺少,清晰自己的责任,以实际举动进步自己的归纳才干来满意自负。
2.加强个别交际技术。在校大学生发作暴力事情或进犯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缺少杰出的社会往来技术,杰出的交际技术有助于他们免遭对抗性事情、暴力事情和进犯行为的损伤。因而,那些社会往来技术短缺,且具有高进犯倾向的大学生个别应有知道进行社会往来技术练习,掌握社会人际往来的技术,进步人际交流才干,必将削减暴力事情或进犯行为的发作。
3.建立心思支持系统。大学生个别受挫时可自动找朋友、亲人、教师等倾吐心里积怨,从那里得到理解和支持,然后平衡心里的仇恨与不满,防止暴力事情的发作。此外,个别也可经过合理的办法宣泄心里愤恨,例如:参与很多耗费体能的对抗性运动(指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击剑等运动项目),参与激烈性的体育运动(指跑步、爬山、棒球、足球、篮球、网球等运动项目),向无生命的代替品进行进犯等,将有助于削减个别或许的暴力或进犯行为。
(二)就高校而言。
1.丰厚法制教育讲堂内容,强化大学生法制知道。假如高校只是想经过思想政治教育课来丰厚大学生的法律常识,进步法律知道,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关于“问题学生”更是无济于事。因而高校应经过定时安排学生参与法制讲座、法院庭审、团体观看法制影视资料和进行劳教观摩等活动,使大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愈加深化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常识结构,清晰其威严性,做到知法、懂法、遵法,在生活中可以自我知道、自我领会和自我纠正其过错言行,然后不断进步个人法律知道。
2.加大志向信念教育力度。今世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是年轻人学习的典范,芳华激扬、魅力四射、激流勇进、勇于斗争等是他们此阶段的特色,他们是有志向、有志向的青年一代,当志向与实际穿插亮光时,无疑会激起他们的斗志,然后为完成志向人生而斗争。因而高校应定时展开“安身专业、全面展开”、“我的未来不是梦”等为主题的讲座来鼓励大学生;展开“路在脚下”为主题的才艺扮演、专业著作规划大赛把志向信念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有用使用心思引导办法,消除大学生心思妨碍。心思引导是经过环境、压服、解说、启示、教育等手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焦虑、郁闷、逼迫、恐惧等不良心思,进步其心思承受才干和环境适应才干的一种心思引导办法。[6]各班辅导员应深化学生内部,掌握学生心思意向,对具有暴力倾向、心思妨碍的学生及时进行排查并展开心思引导作业,使其学会鲁莽行事之前先想象结果,然后促进自己心里觉悟,自觉消解仇恨,恰当的处理同学间对立,防止暴力事情的发作。
4.及时、适度赏罚学校暴力事情的肇事者。
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精力旺盛而易于意气用事,大学生集体中易呈现帮派之争、打群架等现象。因而高校关于做出暴力或进犯行为的大学生个别或集体应分别给予及时、适度的赏罚,以此正告其它预谋施行暴力事情的大学生个别要改邪归正,以此为戒,然后起到小惩大诫,杀一儆百的效果,防止暴力事情的发作。
(三)就家庭及社会而言。
在家庭方面,爸爸妈妈应一马当先,重视以身作则,及时重视子女心思改变,并做好交流与引导作业,使其正视困难、摆正心态和纠正心思误差,然后防止暴力事情或进犯行为的发作;在社会方面应重视发挥群众媒体的言论引导效果,经过新闻特报、电视广告、网络游戏、网络博客等宣扬社会公德和人世正义,使大学生在视野范围内所看到和听到的都是人世美德,然后净化心灵,从思想上驱除暴力、进犯等不良行为,培育杰出的公德知道和品格质量。
总归,构建调和安稳的学校气氛,需求高校、家庭、社会和个人等各方面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只要各环节齐心协力、相得益彰才干从根本上根除学校暴力的发作,然后促进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展开。
参考文献:
[1] 夏玉荣,余吉生。论转型时期高校学校暴力类型、特征及操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4)[2] 新华社。加强防备学校暴力刻不容缓,还孩子一个健康的校[DB/OL].2002-01-26, 俞国良,主编。社会心思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俞国良,主编。心思健康教育(教师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俞国良,主编。现代心思健康教育———心思卫生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及处理对策[M].北京:公民教育出版社,2007[6] 谢美航,刘安。高校学校暴力操控系统构建与调和学校建造研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2)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