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农药生产、销售的规范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9-22 07:32
顾客的知情权与农药出产、出售的标准
(作者:张志胜,北京律师,13520840484)
一、根本案情
2003年4月,北京某果品有限职责公司(下称果品公司)在北京市某区A村西红柿园(下称西红柿园)建造若干大棚,棚内栽培西红柿。为了防治蚜虫,果品公司派工作人员朱某收购农药。朱某来到李某运营的店肆后,李某介绍其购买内蒙古某科技开发有限职责公司(下称科技公司)出产的30%虫螨净烟剂30盒,价款240元;包装盒上称号标明完全,记载植物开花期内禁用。李某出具了收据,记载西红柿园为购货人。果品公司运用该药物时发现,虫螨净烟剂盒内混有30%棚虫克烟剂,包装盒上各项标明与虫螨净烟剂完全相同。因为果品公司的西红柿现已处于幼年时期,在运用李某的农药后,西红柿大面积落果。之后,果品公司向农管站投诉,农管站查明:30%的棚虫克系农业部暂时挂号产品,实为敌敌畏烟剂,虫螨净未经任何挂号。据此,对李某处以2000元罚款。同年,农业部判定组织出具证明,棚虫科烟剂系科技公司出产;该产品在幼果期运用会形成落果。2004年5月,果品公司将科技公司、李某告上法庭,要求补偿丢失并交还货款。李某宣称果品公司不是购货人,不能作为适格原告。法院审理后判定:(1)科技公司、李某一起补偿果品公司经济丢失15万元;(2)李某交还货款240元。李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律师说法
1、出产者、出售者对顾客的诈骗。诈骗是指一方成心隐秘现实真相或假造虚伪现实诱使对方做出不真实的意思表明,给对方带来必定丢失的行为。产品出售过程中,出产者、顾客一般会采纳系列诈骗手法:假造、冒用各种编号、证号;包装与内容不符;虚伪广告;稀释产品等。本案中,科技公司混装产品、冒用标号及运用暂时挂号产品编号等行为构成了诈骗。
2、出产者、出售者在产品出售过程中的奉告职责。奉告职责作为产品出售合同联系的附随职责,表现了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实行过程中的效果,要求出产者、出售者奉告该产品的相关事项。产品出售中奉告职责首要包含奉告运用方法、产品瑕疵、产品根本信息、安全忌讳、给付不能的原因等。本案中,李某没有奉告烟剂或许导致落果这一忌讳;科技公司也没有在烟剂包装上明晰阐明。
3、产品质量原因形成损害的补偿职责。产品出产者与出售者一起承当损害补偿职责,补偿顾客之后,各自分管职责。受害人即可以直接要求出产者补偿,也可以直接要求出售者补偿。该等补偿的限额以给顾客带来的实践丢失为限,而不管产品自身的价值与价格巨细。本案中,果品公司西红柿大面积落果的丢失是科技公司与李某有必要补偿的。
4、产品包装、标明的要求。法律规则,产品标明有必要契合下列要求: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中文称号、厂名、厂址;标准、等级、成分、含量等材料;有效期;安全警示。特别产品还需求根据实践情况做出特别处理,如易燃易爆产品的包装需求避免爆破损害等。
5、农药产品出产、出售的批阅要求。农药产品的出产厂商有必要具有相应资质,出售者有必要可以明晰的向顾客介绍产品功能。农药挂号有必要通过田间试验阶段、暂时挂号阶段和正式挂号阶段,暂时挂号阶段只能在规则范围内试销。农药产品的包装有必要贴有标签、阐明书、称号、批号、农药挂号证号、出产许可证号、成分、含量、分量、毒性、用处、运用技能与方法、出产日期与有效期、注意事项等。
三、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27条:产品标识规则,略。
2、《中华人民共和国顾客权益保护法》第8条第1款:顾客享有知悉其购买、运用的产品或许承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力。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第7条:田间试验、暂时挂号、正式挂号。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第19条第1款:农药运营单位购进农药,应当将农药产品与产品标签或许阐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核对无误,并进行质量检验。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