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民事诉讼程序立案是怎样的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9-21 23:46
民事诉讼程序立案必需具有两个条件:一是,有违法现实存在;二是,这一违法现实依法需求追查刑事责任。接下来就和听讼网小编一起来看看民事诉讼程序立案的具体内容。
民事诉讼程序立案是怎样的
承受
对立案资料的承受,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许人民法院关于报案、指控、告发和自首人员或资料的招待和收留的活动。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12条的规则,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许人民法院对报案、指控、告发和自首的资料,不管是否归于自己统辖的案子,都应当承受。然后依照统辖的规则移交主管机关处理。对口头报案、指控、告发和自首的,应当细心地问询和讯问,并将内容写成笔录,经宣读或许交自己阅读后,若有定见,应当答应更正,若以为无误后,让其在笔录上签名或许盖章。
承受指控、告发的作业人员,应当向指控人、告发人阐明诬告应负的法令责任,要求他们脚踏实地,忠于现实,忠于法令,可是,诬告不同于错告。由于诬告是行为人成心捏造现实、伪造依据,惹是生非地指控别人违法的行为;错告,则是行为人由于认识上的过错而致使所告之事与现实有收支。两者的性质天壤之别,前者归于成心行为,对此应当依据法令规则追查法令责任,后者应当向他批注状况,让其承受经验,而不该追查法令责任。
公检法机关应当保证报案人、指控人、告发人及其近亲属免遭打击报复,保证其安全。报案人、指控人、告发人假如不肯揭露自己的名字和报案、指控、告发行为的,在刑事诉讼中,应当为他们保存隐秘。
可是,在审判阶段则不受此规则的约束,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则,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不然,其报案、指控、告发的资料都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因而,遇有此种状况,应当向他们阐明理由,要求其出庭作证或许赞同揭露自己的名字和报案、指控、告发的内容。
司法实践中,对匿名告发应当进行具体分析:一方面,由于指控人人惧怕打击报复而匿名告发,其内容很可能是实在的,且有依据含义;另一方面,又可能是出于诬告陷害之意图,或为了搬运司法人员的视野而搞假资料进行匿名告发,因而,对匿名告发的资料在查验曾经,只能作为立案资料来历头绪,而不能作为立案的依据。
检查
对立案资料的检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许人民法院对现已承受的资料进行核对、查询的活动。其使命是正确确定有无违法现实的发作,应否追查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为正确作出立案或许不立案的决议打下根底。
为了做好对立案资料的检查作业,一般采纳下列过程和办法:
(一)现实检查。检查现实,首先要检查有无事情发作,然后检查现已发作的事情是否归于违法案子。假如归于违法案子,还要检查对行为人是否需求追查刑事责任。
(二)依据或依据头绪检查。一般的做法有:向报案人、指控人、告发人或自首人进行问询或讯问;向有关的单位或安排调阅与违法现实及违法嫌疑人有关的依据资料;必要时托付有关单位或安排对某些问题代为查询;对特别案子在紧迫状况下能够采纳必要的专门查询办法;对自诉案子,人民法院应当仔细进行检查,以为依据不充分的,奉告自诉人提出弥补依据,在立案前法院一般不再进行查询。
在立案阶段所进行的查询,其意图在于了解与违法有关的现实状况,应当限定在查明是否有违法现实的发作和应否追查刑事责任的范围内进行,能扩大范围。
处理
公安司法机关对立案资料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查询后,应别离不同状况予以处理:
(一)关于需求立案的案子,先由承办人员填写《立案陈述表》,包含:填写单位、案别、编号、发案时刻和地址、伤亡状况及资产折款、案情概述、承办人员名字及填表时刻等。然后制造《立案请示陈述》,经本机关或部分担任人批阅后,制造《立案决议书》。最终,由担任批阅人签名或盖章。归于人民检察院直承受理的案子,还要报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存案。上级人民检察院以为不该当立案的,以书面形式告诉下级人民检察院吊销案子。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诉案子,经检查以为具有立案条件的,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或口头告诉第2日起15日以内立案,并书面告诉自诉人。
(二)关于决议不立案的,由作业人员制造《不立案告诉书》,有关担任人赞同后,将不立案的原因告诉指控人并奉告指控人假如不服,能够请求复议。主管机关应当仔细复议,并将复议成果告诉报案,指控,告发的单位或许个人。 自诉案子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15日以内作出不立案决议,书面告诉自诉人并阐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关于那些尽管不具有立案条件,可是,需求其他部分给予必定处置的,应当将报案、指控或告发资料移交主管部分处理,并告诉指控。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