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首页>资讯>正文

劳务合同风险知多少

来源:听讼网整理 2018-07-02 16:22
 劳务用工既是一个严峻的法令问题,又是一个严峻的政治问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布景下,处理的好坏,直接联系着修建施工职业的健康开展和亿万农人工的合法权益。作为施工企业来讲,要在现有法令方针框架下,仔细学习相关规则,细心防备各类劳务危险,应对好金融危机的应战。金融危机吼叫而至,一时之间,施工企业资金压力增大,人工费用付出滞后,导致一些实力不强的劳务差遣、劳务分包企业走向关闭、破产;部分施工企业在劳务用工运用上,放松资质准入检查标准,更多地重视劳务价格;还有的企业开端直接安排劳务施工部队,以减轻资金上的压力。这就使得施工企业在劳务用工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的特色:既有标准的劳务分包和劳务差遣用工,又有不标准的劳务分包用工,还有直接的招聘联系。面对这样的现状,施工企业应当认清劳务合同的本质,理清与劳作合同的联系,防备各种劳务用工危险的发作。劳务合同的危险及成因在修建施工范畴,劳务合同是指企业运用与其无正式劳作联系的人的活劳作,并付出相应酬劳而构成的合同。金融危机中,施工企业面对的劳务合同危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劳务分包处理不小心带来的危险。劳务分包包含标准的劳务分包和不标准的劳务分包。标准的劳务分包联系是指工程承包企业将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并依照合同约好或劳务分包企业完结的作业量及时付出劳务费用。在这种联系中,劳务人员与劳务企业依法签定劳作合同,向主承包企业供给劳务,其工伤、医疗、养老等各项稳妥由劳务企业依法交纳,发作相关事由在劳务企业享用相关待遇。不标准的劳务分包是指分包方因种种原因不具有相关资质,但又以分包单位的名义与工程承包企业结算劳务费用,其劳务人员往往并不享有劳作法规则的各项稳妥待遇。标准的劳务分包是建造部分主导的方向,一般不易带来法令危险。但在金融危机延伸,资金压力增大的布景下,施工企业仍应留意两种状况,一种是拖欠劳务分包部队的结算款,或许被实践施工人告上法院,由施工企业在欠付价款规模内直接对实践施工人承当职责;另一种是施工企业未对劳务分包企业的用工状况和薪酬付出进行有用监督,或许对本工程发作的劳务胶葛承当连带职责。前者有实践施工人依法建议代位权的成效,后者是主管部分对施工企业法外添加的职责,是维护农人工权益和树立和谐社会的方针需求。很显然,由于流动性缺少,因工程款拖欠构成的危险概率显着添加,施工企业要对此更为重视。 不标准的劳务分包带来的危险清楚明了,也是施工企业长时间防备的要点。主要有约好不明,导致分包结算发作胶葛;安全事端,导致施工企业对农人工承当职责;质量事端,导致质量扣款胶葛;包工头欠薪逃匿,导致施工企业承当职责;农人工沉痾,要求施工企业承当用工主体职责;单个农人工成心混杂招聘主体,要求与施工企业直接树立劳作联系等。以上这些胶葛在不标准的劳务分包中许多呈现,尤其是金融危机使得部分包工头对与企业的长时间协作不抱决心,不愿意承当依照合同应当承当的职责,唯利是图,混杂黑白,乱用政府对农人工的一些照顾性方针,现已给施工企业带来比较严峻的影响和丢失。对劳务差遣单位检查不严带来的危险。劳务差遣是指差遣单位与劳作者签定劳作合同,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务差遣协议,将劳作者差遣到用工单位从事约好的出产劳作。其特色是劳作力的招聘与运用相别离,劳作者不与用工单位构成劳作联系,而是构成劳务联系。《劳作合同法》设专节对劳务差遣行为进行了标准,要求差遣单位实行悉数用人单位对劳作者的职责,与劳作者缔结劳作合同,按月付出劳作酬劳。乃至被差遣劳作者在无作业期间,都应当按最低薪酬标准,向其按月付出酬劳。假如施工企业运用劳务差遣单位差遣的人员,就有必要对差遣单位的注册资本、营业执照等全面了解,对劳务人员的合同签定、稳妥交纳、薪酬发放等状况进行监督。假如由于施工企业检查、监督不到位,致使劳务差遣单位违背规则,给被差遣劳务构成危害的,施工企业需求与差遣单位一同承当连带补偿职责。 招聘合同受劳作法令调整的危险。招聘是雇工依照雇主的指示,运用雇主供给的条件,以自己的技能为雇主供给劳务,雇主向供给劳务的雇工付出酬劳。招聘联系是以出产资料和劳作力私有为根底而构成的一种劳作联系,我国法令没有进行规则,但它是劳作联系的一般形状,在实践生活中许多存在。咱们一般理解为假如能扫除劳作联系,但又有直接供给劳作与直接付出酬劳的联系,就能够界说为招聘联系。劳作合同尽管脱胎于招聘合同,但它们是两种彻底不同的合同类型。现在部分政府部分有一种过错的知道,即以为只要是单位直接运用了自然人劳作,都以为是劳作联系。如建造部某标准性文件提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直接招聘农人工,有必要签定劳作合同并处理工伤、医疗、或归纳稳妥等社会稳妥。”如此一来,施工企业就有必要依照《劳作合同法》对直接招聘人员承当用人单位的悉数职责和职责。而修建施工职业用工的品种十分冗杂,一些劳作者与用人单位合意以招聘合同存在的用工方法,硬被劳作部分确定为劳作联系,乃至以未签定书面合同进行处分;还有一些劳务工运用政府有关部分的这种过错知道,提出分外要求,建议不合法的权益,给金融危机下的施工企业带来了必定的经济丢失。 呈现以上劳务合同危险的原因许多,但最主要的仍是法令规则缺失以及有关方针的抵触,严峻冲击了施工企业固有的用工传统;而施工企业在修建市场上的弱势位置仍然没有改动以及《劳作合同法》的施行更使得这种危险持续加重。原劳作和社会保证部(2005)12号文件《关于承认劳作联系若干问题的告诉》第四条规则:“修建施工的用人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安排或自然人,对该安排或自然人招用的劳作者,由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当用工主体职责。”原建造部[2005]131号文件《关于树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准则开展修建劳务企业的定见》也规则:“对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直接招聘农人工,不签定劳作合同,或只签定劳作合同不处理社会稳妥,或只与包工头签定劳务合平等行为,均视为违法分包进行处理。”这两个部分文件一方面将应由民事法令调整的不标准劳务分包直接交由劳作法来处理;另一方面,无视招聘合同的法令位置,要求将施工企业直接招聘农人工的状况均视作劳作合同联系,与上位法严峻抵触。《劳作合同法》第94条规则:“个人承包经营违背本法规则招用劳作者,给劳作者构成危害的,发包的安排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当连带补偿职责。”《安全出产法》第86条规则:“出产经营单位将出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许出租给不具有安全出产条件或许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许个人,导致发作出产安全事端给别人构成危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当连带补偿职责。”很显然,“用工主体职责”与“连带补偿职责”是有差异的,前者直接承认了施工企业在劳作法上的职责,而后者仅是民事法令上的职责。对施工企业来说,承当用工主体职责后,将无救助途径,而承当连带补偿职责后,能够向包工头追讨丢失。从法院处理胶葛的实践来看,不标准的劳务分包并非无效。许多事例现已证明,分包合同能够作为施工企业与包工头之间的结算根据,包工头招聘的农人工由施工企业与包工头依照人身危害补偿承当连带职责是处理这类胶葛的底子起点。 别的,将合法存在的招聘联系确定为劳作联系,以为应由劳作法调整和标准,也是一种误解。首要,施工企业直接招聘的一部分人并不契合劳作者的条件。比方有的现已退休、有的与其他单位存在劳作联系等;其次,招聘两边并没有树立劳作联系的合意。一些专业技能人员仅是想短期运用自己的技能获得劳务收入,一些农人工也不愿意承受单位规章准则的捆绑,作为施工企业也只想短期运用其劳作,没有长时间招聘的志愿;第三,招聘人员由项目经理部招用,而实践上,项目经理部不是法令上的“企业”,仅仅是一个暂时内设组织,无权与别人树立劳作联系。所以,原建造部这种“直接招聘农人工,就有必要签定劳作合同”的观念并不正确。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危害补偿案子适用法令若干问题的解说》来看:“雇员在从事招聘活动中遭受人身危害,雇主应当承当补偿职责。”“雇员在从事招聘活动中因安全出产事端遭受人身危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许应当知道承受发包或许分包事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许安全出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当连带补偿职责。归于《工伤稳妥条例》调整的劳作联系和工伤稳妥规模的,不适用本条规则。”其实现已对雇工维护提出了处理办法,相关部分不能再搞一刀切,否定招聘联系,不然只会构成法令、司法范畴的紊乱,更晦气于劳作者权益的维护。 怎么应对劳务合同危险以人为本,恪守法令强制性规则。作为施工企业,要依照相关法令规则,运用有资质的企业供给的劳务用工,树立合法的劳务分包联系或许劳务差遣联系;关于以自己名义招聘的一些技能高明、需求长时间运用的劳务人员,要依照劳作法令规则,树立相对安稳的劳作联系;与这些人员签定书面劳作合同,给他们交纳各项社会稳妥,按规则发放薪酬,在劳作合同缔结、实行、改变、免除和停止的各阶段恪守劳作法令的强制性规则,避免承当违背法令的惩罚性结果,添加用工本钱。从以往实践的来看,躲避一些法定的职责,到头来吃亏的仍是企业。大力培养长时间互信的劳务分包企业。合格的劳务分包企业一方面能对业主杰出履约,替施工企业分忧解难,另一方面标准实行国家劳作法令法规,满意劳作主管部分对用人单位的各种要求。施工企业要经过与劳务分包单位的协作实践,帮忙他们做好劳务人员的出场教育、安全训练;实在运用自己的技能实力和施工经历,协助劳务分包企业进步技能本质和处理才能;不拖欠、不克扣应付出给劳务企业的金钱;不违背合同,危害劳务分包企业的利益,培养他们做强做大,与之树立长时间互信的协作伙伴联系,既满意企业开展需求,又能够有用防备劳务用工危险。 签定书面劳务用工合同。一些施工企业运用短期劳务,常常不签定任何书面的东西,以为这样便于处理。其实好像在修建施工合同缔结过程中天然处于下风位置相同,施工企业在各种劳务合同的缔结过程中也天然地处于优势位置。假如不缔结书面合同,相当于抛弃了这种优势,简单留下胶葛的危险。如项目负责人变化、劳务人员对一些暂时方针不理解、发作出人意料的事端等,都或许使口头约好处于无法承认的状况,然后对企业晦气。还有的施工企业忧虑缔结书面合同,给劳务人员留下书面依据,构成无法否定用工联系的局势。但从裁定和司法实践来看,这种用工联系只需求别人的口头证明即可得到承认,有没有书面合同都不或许推翻用工联系。反倒是清晰的书面合同便于正确区分各方的权利职责和违约现实,更易维护施工企业的利益。运用政府主导的稳妥搬运部分用工危险。《修建法》第48条规则:“修建施工企业有必要为从事危险作业的员工处理意外损伤稳妥,付出稳妥费。”一些省市乃至规则不办稳妥的工程项目不予处理安监注册,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对存在劳作联系的劳作者而言,一旦发作工伤事端,工伤稳妥与意外损伤稳妥能够兼得;而关于只存在劳务联系的劳作者,则能够意外损伤稳妥进行补偿,减轻企业丢失。施工企业一般应当可在投保前要获得劳务人员赞同,将投保人约好为受益人,以削减终究理赔时的胶葛。别的,各地政府纷繁出台了灵敏工作人员的养老、医疗稳妥以及新型乡村社会养老稳妥和协作医疗稳妥等,由个人、团体、政府合理分管职责,引导全社会遍及参保,施工企业应长于运用此类稳妥涣散劳务用工危险。对现已构成劳务联系的人员,鼓舞他们参与此类稳妥,或许以参保凭据作为劳务准入的条件,防备用工危险的发作。 掌握不同类型劳务合同的法令本质。施工企业运用劳务的方法存在多样性的特色,各种不同类型的合同会发作不同的法令结果,对性质确定会呈现误差,有时或许危害企业利益。有的劳务合同联系受民事法令调整,当事人享有充沛的意思自在,如标准的劳务分包合同、加工承包合同、运送合平等;有的受劳作法及合同法的双向调整,如劳务差遣合同、不标准的劳务合同;还有的因政府、司法人员的不同知道,既或许遭到民事法令调整、也或许遭到劳作法令调整,如招聘合同。假如某种合同联系受劳作法令调整,则意味着政府力气强力干涉,企业用工本钱或许大幅添加;而依照民事法令调整,则两边有灵敏洽谈的自在,公权力不该过火介入,劳务本钱显着下降。所以,施工企业有必要对各类劳务用工的法令本质有比较正确的掌握,挑选有利于已的以加工、承包、运送或暂时招聘等为名,应受民事法令调整的合同,以避免堕入劳作联系确定的泥潭,给企业带来晦气影响。仔细检查劳务供给商资质。《劳作合同法》和建造部的标准性文件分别对劳务差遣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的资质问题做了清晰规则,施工企业要躲避危险,就有必要加强对劳务供给商的资质检查、诺言才能审阅,坚决根绝以包代管,根绝运用无资质、低本质的劳务供给商。尤其是一些包工头私刻公章,臆造出一些底子不存在的单位或冒用其他单位之名,要经过当地工商行政处理体系的网站查实,必要时进行函查或派人核实,避免到承当职责时才知道劳务供给商没有资质,然后悉数承当不合法运用劳务的危险。当然,这也需求政府有关部分对私刻公章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进行严峻的处分,然后保证经济秩序有用运转。 严格监督劳务人员的薪酬发放。近年来以农人工薪酬为代表的劳务人员薪酬是一道高压线,施工企业尽管现已知道到了这一危险,但仍然屡有“触电”者,究其原因,仍是对劳务供给商的薪酬发放状况监督不到位。施工企业不但要及时向劳务供给商结算劳务费用,还要树立相关组织或许设专人直接监督劳务人员薪酬发放状况,及时记载出场劳务的详细人数和名单,薪酬发放时实地监督,必要时录像保存依据;要在结算款中提取薪酬发放保证金,一旦呈现劳务安排者逃匿,直接用薪酬发放保证金发放劳务人员被拖欠薪酬。保存和搜集劳务用工方面的各种依据。不管劳作联系仍是劳务联系,都现已进入一个契约化、书面化的年代。此刻,各种依据的搜集保存尤为要害。施工企业要尽或许得到各类劳务合同实行过程中的书面材料,包含与劳务供给商的来往信函、书面许诺、证明、录音录像、身份证明、资质证明等等;关于一些触及劳务人员的处理规则,不能仅靠口头告诉、电话告诉,应当尽量使其书面化,并获得对方签字,或许由劳务人员写出契合实践的状况阐明,以备发作胶葛时举证;劳务人员参与了各类政府主导的乡村养老、协作医疗稳妥或许乡镇全员养老稳妥、灵敏工作人员医疗稳妥的,企业要保存相关依据,也能较好地涣散用工危险,应对金融危机的应战。
律师引荐:海淀区律师  奉贤律师  浦东律师  闸北律师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