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分析
d 的责任:d 用脚踢 a,直接导致了 a 牙齿受损的后果,这是造成损害的直接行为,d 应当承担主要责任。虽然 d 可能是因为 c 的行为而做出这样的举动,但 d 在实施踢的动作时应当能够预见可能会对 a 造成伤害,却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所以 d 的责任较大。
c 的责任:c 将有口水的扫把塞到 d 嘴里,这一行为是引发 d 后续踢 a 的导火索,c 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过错,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过 c 的行为与 a 的牙齿受损之间是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责任相对 d 会小一些。
b 的责任:b 用 a 咬过的扫把搞了 c,这一行为虽然没有直接导致 a 的牙齿受损,但也是整个事件的起因之一,b 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后续一系列事件的发生,b 也应当承担一定的次要责任。
a 自身的责任:a 咬扫把的行为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a 作为具有一定认知能力的个体,应当能够意识到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所以 a 自身也需要承担一小部分责任。
责任比例建议
d:可承担约 50%-60% 的责任。
c:可承担约 20%-30% 的责任。
b:可承担约 10%-15% 的责任。
a:可承担约 5%-10% 的责任。
当然,具体的责任划分还需要综合考虑更多的细节因素,如孩子们的年龄、当时的具体情境、监护人是否尽到监护职责等,最终的责任认定可能需要相关部门或专业人士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