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详情

我是男方。现在女方让我出来住,让我把不好的习惯改掉,一年为期限,改好了继续过,改不好就不过来了现在请问下,现在让我把所有东西都打包拿出来了,这事是不是有什么预谋的,我们现在离婚,和分开住一年左右离,到最后有什么区别,房子首付是婚前他们家付的。月供是我们两个共同出的。

江苏省-扬州市 婚姻家庭 2024-07-31 08:58:56
用户:181*****856
律师回复(8)
  • 梅露淋律师

    月帮助154人

    回复于2024-07-31 09:01:24

    如果第一次起诉离婚时已经分居满两年,是第一次判决离婚的法定情形。分居一年,是第一次起诉离婚未成功,第二次起诉离婚判决离婚的情形。房屋共同还贷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可以要求分割。

  • 周一律师

    月帮助804人

    回复于2024-07-31 09:04:19

    没有区别,分居期间不明确财产归属,离婚时还是平均分割。

  • 任淑萍律师

    月帮助537人

    回复于2024-07-31 09:06:38

    您好,那房子也有您的部分啊。

  • 回复于2024-07-31 09:15:07

    根据您提供的情况,您的配偶提出让您搬出去居住,以便您改掉不良习惯,并设定了一年的期限。如果在这个期限内您的不良习惯得到改善,你们将继续生活在一起;如果未能改善,则不再一起生活。这个提议听起来像是一个协议,旨在解决当前婚姻中的矛盾,并给彼此一个改变的机会。 关于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即这个提议是否有预谋,以及对离婚和分开居住一年左右后再离婚可能产生的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1. **预谋**:如果您的配偶只是出于改善婚姻关系的目的而提出这样的方案,并没有隐藏的意图要离婚,那么这个提议可能不是为了预谋离婚。但如果在一年后发现对方确实有意离婚,那么这种行为可能会被视为具有一定的预谋性。 2. **离婚时间点**:如果现在立即离婚,那么您的配偶将有权分割共同财产,并可能涉及子女抚养权的问题。如果选择先分开居住一年再离婚,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你们之间的财务状况和财产分割可能有所不同,尤其是如果在这期间有任何收入或债务的变化。 3. **财产分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婚后所得属于共同财产。如果房子首付是婚前支付的,而月供是婚后共同支付的,那么这部分共同支付的月供可能被视为共同财产的一部分,在离婚时需要进行分割。 4. **子女抚养权**:如果有子女,离婚时的子女抚养权问题也需要考虑。法院会根据子女的最佳利益来决定抚养权归属。 5. **情感影响**:离婚对双方的情感影响不同,分开居住可能有助于减少冲突和压力,但也可能导致情感上的疏远。 6. **经济影响**:分开居住可能会影响双方的经济独立性和未来的生活规划。 在处理这类事务时,建议您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便更好地理解您的权利和义务,并妥善处理离婚过程中的各种事宜。同时,确保所有的沟通和协议都有书面记录,以防未来出现任何误解或争议。

  • 刘建伟律师

    月帮助647人

    回复于2024-07-31 09:21:56

    区别不发,婚后还贷部分属于共同财产

  • 王孟辉律师

    月帮助6人

    回复于2024-07-31 09:57:02

    你好,没有什么区别,共同还贷房子有你的一部分

  • 时龙律师

    月帮助10524人

    回复于2024-07-31 10:15:13

    你好,看实际感情是否破裂,离婚需要准备起诉状和证据材料,如双方的身份材料、结婚证、子女身份信息、夫妻共同财产情况、共同债务情况、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等,向法院进行起诉,江苏本地律师,最近已接触多起类似案件,有需要可点击我头像对我进行1V1电话咨询,我将会给予你更全面细致的解答。

  • 刘蓉律师

    月帮助4049人

    回复于2024-07-31 11:41:24

    你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协议离婚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离婚,提交民事起诉状,证据材料,双方的身份资料。

相关咨询

免费发布咨询,快速获取律师解答 立即免费咨询
Copyright ©法律咨询网 免责申明:会员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站不承担法律责任
帮助

我的订单

联系客服

关闭

恭喜你!

获得咨询现金券

可用于深度咨询律师
正在追问律师
发送(剩余0次)
正在回复181*****856
发送
检测到您的本次回答存在暴露个人联系方式行为,继续提交该内容会转入人工审核,一旦审核成立您的账号将被系统锁定。是否继续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