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扬州刑辩律师/商家跑路咋维权?打破困局!
文章分类|法律生活
2025-05-12
导读:商家跑路咋维权?打破困局!

在咱们日常生活里,预付卡消费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去理发店办张会员卡,能享受折扣;到餐厅充值充值卡,用餐更实惠;给孩子报个培训班,先交学费还能多赠几节课……这预付卡就像一把双刃剑,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暗藏着诸多风险。扬州某姥姥餐饮“跑路”事件,就是这风险的一个真实写照,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消费者维权难的重重涟漪。今天扬州陈东升律师再谈一谈“商家跑了,存了预付款的消费者怎么办”。

从法律层面来看,商家跑路这事儿,法律定性可大有讲究。如果商家主观上并没有故意卷款的意图,那可能只是涉嫌合同违约,依据《民法典》第577条,商家需要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可要是商家一开始就打着卷款跑路的主意,那可就涉嫌诈骗犯罪了。消费者在这类事件中权益受损的类型,主要是预付卡余额损失,还有商家原本承诺的服务也没了着落。而且,个体诉讼维权成本和收益严重失衡,诉讼费、律师费加起来不是一笔小数目,诉讼周期又长,很多消费者根本耗不起。这时候,扬州陈东升律师提醒大家,集体诉讼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共同诉讼”可是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的。《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诉讼标的共同或同一种类,法院就可以合并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7条也说了,消费者组织可以支持集体诉讼。通过集体诉讼,消费者们能实现维权成本的优化。多人共同聘请律师,律师费、诉讼费就可以平摊,大家的经济压力就小多了。法院合并审理,也不用重复举证,效率大大提高。大家还能集中收集商家经营异常的证据,像闭店公告、充值记录这些,证据更充分,胜诉的把握也就更大。

很多消费者说直接“搬设备抵债”,扬州陈东升律师提醒:这里面可是有严格的法律边界的。如果不构成非法占有,得满足几个条件:设备价值得小于等于消费者的损失金额;不能有暴力行为,不能强行闯入商家店铺,更不能打砸破坏;还得保留好证据,比如录像记录搬走设备的过程,留存好消费凭证。要是这些条件没把握好,那可就麻烦大了。设备价值要是高于损失,那就可能构成“私力救济过度”,侵犯了商家的合法权益。要是打砸了设备,那还可能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按照《刑法》第275条,可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那消费者遇到商家跑路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维权呢?扬州律师给大家支了几个妙招:

第一步,固定证据。充值记录、消费凭证、商家闭店公告或公告截图,这些都是关键证据,可得保存好了。还要联合其他受害者建立维权群,统计好人数和金额,这样大家心里都有个底。

第二步,向监管部门投诉。可以找市场监管局,举报商家违法经营,要求他们介入调查;也能在12315平台上提交书面投诉,要求调解或者移送执法。

第三步,启动集体诉讼。推选出3到5个诉讼代表,签署好授权委托书。再聘请专业刑辩律师,制定好诉讼策略,比如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商家转移财产,要是商家是空壳公司,还能追加股东责任。

第四步,申请强制执行。要是胜诉了,商家却拒不履行判决,那就申请法院查封他们名下的财产。要是商家是空壳公司,还能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当然,这得证明股东有抽逃出资的行为。

其实,这样的案例可不少。“韦博英语跑路案”就是个典型。2019年,韦博英语全国多家门店突然关闭,涉及的学员超过一万人。这些学员们可没坐以待毙,他们组建了维权联盟,统计出损失金额超过2亿元。然后委托律师提起集体诉讼,法院最终判决商家退还学费。他们还同步向教育部门投诉,推动了行业预付卡监管的改革。还有“健身房跑路”的群体性诉讼,消费者们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类似案例,增强了胜诉的信心,还申请法院调取商家银行流水,证明了资金被转移,为维权提供了有力证据。

要想避免遇到商家跑路这种糟心事,消费者自己也得提前做好防范。事前预防很重要,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商家的注册信息,看看他们是不是正规经营。充值的时候也要慎重,单次充值金额最好不要超过500元,免得掉进“预付卡陷阱”。消费后还得要求商家开具发票,保存好电子合同,这些都是以后维权的依据。要是商家真的跑路了,也得快速响应,在商家闭店后48小时内报警并投诉。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像微博超话、本地论坛这些平台,召集其他受害者,大家一起抱团取暖。要是经济条件不允许,还能向当地消协或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免费咨询,寻求专业的帮助。

维权可不是什么“找茬”行为,而是在捍卫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共同诉讼就像一把利剑,能让那些“老赖”无处遁形。不过,私力救济也得守住法律底线,可不能由着性子乱来。在这里,江苏首维律师事务的扬州刑辩律师希望每一位消费者都能提高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让预付卡消费不再是让人提心吊胆的事儿,而是真正给我们带来便利和实惠的好选择。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新闻时事、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作品内图片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联系客服告知,我们核实后将立即删除。

陈东升律师

执业3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