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假离婚”为何变真离婚?
文章分类|婚姻家庭
2022-10-12
导读:我国法律上不承认假离婚,夫妻双方一旦签订离婚协议并办理离婚手续,在法律上双方就不再是夫妻关系。

小帅、美丽系大学同学,恋爱多年后于大学毕业后登记结婚,婚后生育女儿小美丽。五年后二人协议离婚并签订《离婚协议书》,对婚姻关系、子女抚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明确约定,离婚第二天小帅与案外人小明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支付购房款,房产登记在小帅名下。

一个月后小帅与美丽复婚,复婚后二人感情出现感情不和,开始分居。后小帅向法院起诉离婚,请求一并处理子女抚养、共同财产分割问题。

美丽辩称双方系因购房办理假离婚,《离婚协议书》的财产分割内容并非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应认定无效,要求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后经法院审理,一、二审法院均确认《离婚协议书》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财产分割的约定有效。

美丽对法院的判决不能理解,说好的“假离婚”怎么变成了真离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离婚冷静期制度,确认双方离婚的真实意思,减少冲动离婚,彰显立法者适度保护离婚自由、审慎对待离婚的立法态度。但随着经济发展,购房指标成为稀缺资源,很多夫妻为了在购买房屋时获取相关的政策优惠,以“假离婚”的方式来规避城市房屋限购政策,因此,由“假离婚”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规定,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八条规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并已经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条规定,完成离婚登记,或者离婚判决书、调解书生效,即解除婚姻关系。

依据上述法规我们可以得知,我国法律不承认假离婚,夫妻双方一旦签订离婚协议并办理离婚手续,在法律上双方就不再是夫妻关系。

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协议时能够明确签字后的法律后果,但有些夫妻为了规避购房者政策,依然选择用“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方式解决问题。因对情感的自信,对法律的无视,导致这些人失去爱情的同时也失去了面包。借用某女星的一句话警醒准备“假离婚”的夫妻们,“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新闻时事、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作品内图片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联系客服告知,我们核实后将立即删除。